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新聞中心 > 傳媒聚焦

湖南邵陽:鞏固脫貧成果 奮楫鄉村振興

來源:民生周刊 作者:夏昌勇 嚴碧華 2023-05-30 15:39

地處湘中偏西南的邵陽,古稱寶慶,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曾受制于交通等因素,邵陽經濟發展緩慢,有8個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重點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數量多。

近年來,邵陽交通條件日趨完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與此同時,鄉村也在發生巨變。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一幅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色彩越來越豐富。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4月20日上午,汽車翻山越嶺來到一處地勢較為開闊的地方,沿山開墾的耕地上,標準獼猴桃架依次排開,爬上獼猴桃架的枝條已經變綠,不斷延伸。

這里是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蔣坊鄉蓮河村,典型的山區,村民以前大多外出務工謀生。今天,越來越多的村民已經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主要從事整枝、整地、施肥等工作,每月有兩三千元收入。”蔣坊鄉延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小樹帶領《民生周刊》記者一行邊走邊說。

故事還得從7年前說起,當時全國脫貧攻堅戰沖鋒號已經吹響,從事蔬菜種植的楊小樹了解到,村里有1000多畝雜草叢生的荒山,于是馬上聯系流轉到合作社,種植獼猴桃帶動村民脫貧。

從2016年開始,村里陸續修通獼猴桃園區12公里公路,搭建了800多畝標準獼猴桃架,修建了8座水塘,種植了4萬余株獼猴桃。目前,這個頗具現代化高標準的水果基地已初具規模。

為實現畝產效益最大化,合作社充分利用獼猴桃生長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開展立體種植,在基地套種多個品種的高山延季蔬菜,以短養長。

蓮河村所在的蔣坊鄉,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城北邊,全鄉以農業生產為主,擁有高山延季蔬菜種植面積3萬多畝及高山精品水果產業基地面積2萬余畝,素有“果蔬之鄉”美稱。

楊小樹牽頭組建的蔣坊延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涉及以紅茄、豆角、辣椒為主的高山延季蔬菜和以獼猴桃、西瓜、苗香梨為主的精品水果專業種植。合作社利用地方特色資源優勢,樹立以產業帶動就業理念,為全鄉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蔣坊鄉黨委書記肖云華向記者表示,近年來,蔣坊以產業發展為抓手,委托該合作社持續幫扶全鄉建檔立卡脫貧戶、監測戶623戶2417人以入股分紅的形式進行產業幫扶,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效,實現群眾穩定增收的長遠目標。

種植水果、蔬菜最擔心的是市場需求發生變化,時常面臨豐產而不豐收的狀況。

幾年前,在城步縣委、縣政府支持下,蔣坊鄉延季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800余萬元配套建成年冷藏保鮮儲量3萬多噸的冷鏈物流項目,解決了合作社和周邊種植戶的后顧之憂。為全鄉及周邊鄉鎮果蔬產業產品冷儲保鮮提供了方便,加快了產業發展步伐。

地處湘西南邊陲的城步苗族自治縣,現為湖南省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

脫貧攻堅時期,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成功摘掉了戴在頭上35年之久的貧困縣帽子。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城步苗族自治縣堅決扛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治責任,舉全縣之力,統籌安排、全力推進,脫貧成果得到持續鞏固,鄉村振興有力有序推進。

“我們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強化防止返貧監測與幫扶措施,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城步苗族自治縣縣長王慧敏說。

事實上,在整個邵陽市,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就堅決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強化組織領導,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邵陽市鄉村振興局副局長謝東海表示,首先是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底線任務、重中之重。

據介紹,邵陽全力做好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全市24933戶監測對象(動態數據)均享受針對性幫扶措施。市財政每年安排1100萬元,支持發展“一縣一特”主導產業,形成了邵陽縣油茶、隆回金銀花、洞口蜜橘、新寧臍橙、綏寧楠竹、武岡銅鵝等區域品牌。

強化勞務輸出和協作、以工代賑,全市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40.8萬人,累計建成就業幫扶車間1182個,吸納脫貧人口就業1.28萬人,3項指標居湖南省第一。

扛牢鄉村振興責任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同時,邵陽扛牢鄉村振興責任。市縣兩級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工作專班專門抓機制。邵陽市委常委會會議組成人員分別聯系1個縣市區,在職市級領導聯系1個重點幫扶鄉鎮、1至2個重點幫扶村或示范創建村。編制全市“十四五”鄉村振興規劃,先后出臺一系列文件,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機制。扎實推進重點幫扶和示范創建工作,深入開展紀檢監督行動,選派各級駐村工作隊1516支4008人,做到全覆蓋。

其中,大祥區建立區級領導聯村(社區)、區直單位包村(社區)、幫扶干部聯戶制度,將鄉村振興工作任務分解到32個區直部門,壓實領導、單位和干部責任。加大資金投入,2022年區財政預算安排農業專項資金1438萬元,同比增長27.3%。

臺上村位于大祥區東南部,2016年由原檀江鄉的臺上、高山、沉水三村合并。

這幾年,該村做強特色產業建設,推進主打產業提質增效,加快農旅商業化探索,成效初顯。村內貧困人口全覆蓋式掛鉤各個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技能培訓、分紅等模式參與到產業中去,通過產業扶貧,貧困戶每年每人增收達到2800元以上。

建立機制引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近年來,邵陽市以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支撐,立足本地實際,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工作重點,圍繞《邵陽市寶慶人才行動計劃》,出臺《邵陽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方案》《邵陽市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和《邵陽市科技專家服務團工作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通過實施人才下鄉“星火”行動,引導人才扎根基層、服務基層,以團隊式、成建制人才模式服務鄉村振興。

引導人才返鄉下鄉。選派12個科技專家服務團、8名科技副縣長、132名“三區科技人才”、1775名省市縣派科技特派員、41名“三支一扶”人員、662名特崗教師、1398名公費師范生等各類人才下沉一線,科教文衛體等工作人員服務鄉村人數達5萬余名。

搭建科技創新平臺。邵陽市共有農業類院士工作站1個,院士工作室1個,農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星創天地7個、省級星創天地25個、市級星創天地20個,實現了12個縣市區的全覆蓋。范圍涵蓋了糧油、畜禽、水產、茶葉、蔬菜、水果、農村電子商務、休閑旅游等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培養農村專業人才。充分發揮農業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農業培訓示范基地的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林業、畜牧、水產等知識培訓。同時,創新培訓方式,通過田間課堂、網絡課堂、送課上門等方式,加大培訓力度、頻度和深度,定向培養農技特崗人員134名,培育“土專家”“田秀才”5000余名、高素質農民8000余名,直接帶動17.8萬人增收受益。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圍繞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打造一批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示范基地、建成一批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創建一批農業知名品牌需要,大力實施鄉村人才振興戰略。”謝東海表示,將通過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強化農村科技人才集聚,引導人才回鄉返鄉下鄉,聚集一大批各方面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為推動農業產業化、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縣域經濟突破性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想方設法破瓶頸

實踐過程中,邵陽充分認識到,盡管全市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短板。

比如,致貧返貧風險依然存在,脫貧群眾穩定增收持續性不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聯農帶農效應還不高。

針對存在的問題,邵陽著力在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上下功夫,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規范防止返貧排查、比對、核實、認定、幫扶、退出等工作環節,堅持“應納盡納、應幫盡幫”,堅決杜絕“應納未納、體外循環”問題。對所有脫貧人口、監測對象每月開展入戶走訪,嚴格落實“一戶一策一卡”等制度。定期開展全覆蓋、無遺漏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行動,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著力穩政策、穩投入、穩就業,努力做到“兩縮小、兩確保”。加快發展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推進“一縣一特、一村一品”主導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面補齊產業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用好社會幫扶力量,做好扶志、扶智工作,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強化勞務輸出、勞務協作和就地就近就業,推動脫貧群眾就業規模穩中有增。

(□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  夏昌勇)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