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新聞中心 > 傳媒聚焦

武岡:系統謀劃產業振興

來源:民生周刊 作者:夏建敏 嚴碧華 2023-05-30 15:43

走進都梁記憶特色館,武岡鹵菜、武岡銅鵝、豬血丸子、紅糖粑粑、紅糖發糕、空餅等特色產品琳瑯滿目。在這里,不僅能感受到千年古城武岡的厚重歷史,還能品嘗到獨具特色的武岡美食,享受味覺盛宴。

地處湘西南的湖南省武岡市,古稱都梁,是邵陽西部中心,享有“中國鹵菜之都”“銅鵝之鄉”等美譽。

近年來,武岡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在做強建優“一特(銅鵝)兩輔(鹵菜、臍橙)”基礎上,系統謀劃產業發展,大力引進人才,以產業興旺為基礎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4月19日,武岡市委書記唐克儉向《民生周刊》記者表示,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通過大力實施精細化、特色化、品牌化、鏈條化、綠色化發展戰略,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建設一批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示范基地,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建成一批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創建一批農業知名品牌,打造一批農業產業強鎮。

同時,武岡注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根據財政情況每年通過獎補的方式重點支持一批村莊全力打造鄉村振興樣板,計劃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全覆蓋。

以產業發展為基礎

走進鄧元泰鎮赤塘村,一口口經過精心整修的山塘依次排開,兩邊的山坡上是剛剛采摘完茶葉的茶園,修葺得整整齊齊。沿著干凈整潔的村道前行,不時能看到村民屋前屋后的小花園,和周邊的山水、茶園等構成一幅引人駐足的山水畫卷。

赤塘村源于“七口山塘”,因程家院落而得名。該村離武岡古城區約5公里,地處有“六九福地、楚南勝境”之稱的云山腳下。“茶香四溢,生態漁村”一直是赤塘村的生態特色。得天獨厚的水域條件和自然環境,為該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堅實基礎。

自2022年10月開始,赤塘村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魚類繁殖和育種專家劉少軍合作,建立“湘軍魚生態養殖產業園”,利用水塘空間進行生態養殖,發展赤塘生態魚產業。

赤塘村黨支部書記馬海英介紹,目前,村里正全力推進湘軍魚生態產業園項目建設,已建成標準化山塘精養示范基地120畝、稻漁綜合種養基地520畝,預計該產業園形成綜合效益后,僅生態魚一項即可實現年產值1748.2萬元。

村里將以“政府+科研團隊+村集體”的水產新模式,通過政策扶持、技術集成、示范引領,全域推廣山塘和稻田生態魚養殖,實現“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生態增效、稻漁雙贏”的綜合效益,最終形成集產業、美食、旅游和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從而真正實現生態致富、產業致富。

赤塘村境內的翰嶺茶場是武岡茶業示范場,種植面積達700余畝。在赤塘村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背景下,翰嶺茶場搶創機遇,不斷加大休閑觀光棧道、茶園栽種、茶文化等工程建設,現已初步形成賞茶、研學、品茶、制茶、售茶、美食、休閑等一體化生態旅游格局,進一步提升了茶園規模效益。

赤塘村只是武岡以產業發展振興鄉村的縮影。

近年來,武岡利用人文、地理區位優勢和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條件,挖掘鄉村田園風光、自然生態等旅游要素,打造了湖南自駕友云山露營基地、荷塘美麗古鎮等一大批集養生休閑、農事體驗、觀光旅游于一體的鄉村休閑旅游景區。同時,舉辦湖南省“油菜花兒開,三湘等你來”油菜花節、古山村鄉村旅游節等活動,促進農旅融合發展。

武岡銅鵝被稱為湖南農業三寶之一,武岡鹵菜、臍橙也是當地特色產業,從業者眾多。

當地圍繞特色產業不斷完善產業鏈。目前,生產經營武岡鹵菜、武岡銅鵝的企業有60余家,產值過億元的企業4家,產值過5000萬元的企業8家,豆制品生產能力和市場份額占全省的三分之一。2022年全市鹵菜全產業鏈產值37.6億元,銅鵝存籠30萬羽,出籠120萬羽,年產鵝肉2350噸,產業基地遍布全市10余個鄉鎮,帶動農戶7000余戶。

武岡建立了市、鄉、村三級臍橙技術服務網絡,為有機臍橙開發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目前臍橙標準化種植基地面積擴大到10.15萬畝,輻射帶動5萬多個農戶參與開發。

▲武岡市委書記唐克儉(左)陪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魚類繁殖和育種專家劉少軍(右)在水西門街道玉屏村雪峰山魚種繁殖中心調研。

圍繞產業聚人才

鄉村產業振興離不開人才,需要能人帶動,產業鏈各環節都得有專業人才。

為此,武岡圍繞產業發展引人才,出臺了《武岡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方案》,健全完善市鄉村三級干部結對聯系在外優秀人才制度,不斷充實產業發展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回到家鄉,成立了院士工作室—雪峰山魚種繁殖中心。

魚種繁殖中心位于離赤塘村20公里之外的水西門街道玉屏村,于2020年10月開工建設,2021年3月建成魚苗繁育科研中心、魚苗主體培育區和生活服務區、魚苗孵化區等。隨后,劉少軍院士團隊10名博士、碩士入駐中心開展魚苗育種與科研。

常駐當地的湖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師吳昌向記者表示,中心2022年開始全面推廣優質魚苗培育與養殖,打造了8個高標準魚苗培育基地,共計350畝,赤塘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繁育中心,吳昌用一個小臉盆盛出了半盆水,水里游弋的魚苗密密麻麻,讓人驚嘆。經過30年選育,劉少軍團隊先后研制出了5個國家級水產新品種:湘云鯽2號、雜交翹嘴魴、鳊鲴雜交魚、合方鯽和合方鯽2號。

中心占地110余畝,已完成投資4070萬元。2022年,孵化魚苗1.02億尾,輻射武岡市300余畝魚苗培育基地、5100畝稻魚綜合種養示范區、3萬畝稻魚綜合種養推廣區、4600畝村集體精養山塘,帶動武岡千余漁業養殖大戶、萬余養殖戶增收。5年內漁業產值預計可達10億元,將成為武岡市鄉村振興的重點支柱產業。

《武岡市鄉村人才振興行動方案》實施后,越來越多的人才返鄉。僅2022年,武岡招引返鄉創業鄉賢能人300余人。

當地出臺管理辦法,加強和規范科技特派員的管理和考核,發揮科技特派員在促進鄉村振興、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此外,建立人才培育基地,加強本土鄉村人才培養。發揮產學研、實習基地、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作用吸納更多青年人才到武岡實訓,實現本土就業。

(□ 《民生周刊》記者   嚴碧華   □  夏建敏)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