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佰龍 蔣劍平
通訊員 夏昌勇
5月30日,位于邵陽經開區的比沃電子產業園正式開園,標志著當地又一產業鏈強勢崛起。巴基斯坦商人穆罕默德·汗參加開園儀式時連連點贊:“和比沃合作6年,參觀新園區后,更堅定了長期合作的信心。”今年1至5月,邵陽市裝備制造、新型顯示、中醫藥、特色輕工、循環經濟、生態綠色食品、數字經濟、智能家居家電、新能源九大先進制造業產業鏈總產值達822.78億元,產業“鏈”式復蘇態勢明朗,經濟主動仗提前拿下“上半場”。
從“高精尖”處啟程,“兩塊玻璃”催生新興產業
“一季度共生產熱端良品76224片、冷端良品64290片,綜合良品率達到85%左右;下一步將繼續穩定、優化熱端生產工藝,降低內部和加工缺陷,將綜合良品率提升到85%以上。”全國人大代表、湖南邵虹特種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正茂介紹,我國平板顯示面板產能占全球的三分之二以上,每年對基板玻璃需求面積約5億平方米。中國電子集團與邵陽市政府戰略合作協議中,明確在邵陽建設基板玻璃華南基地。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劉正茂建議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支持,將國家級電子顯示玻璃產業基地布局邵陽。
彩虹集團(邵陽)特種玻璃有限公司與邵虹玻璃毗鄰,也是一家高精特種玻璃制造企業。企業無塵車間內,超高溫玻璃液,均勻地流淌在溢流磚表面,逐漸匯聚成板。這種蓋板玻璃最薄厚度可以控制在0.4毫米,看似“脆弱”的外表,抗摔和耐劃性能卻非同一般。“企業正處在行業‘風口’,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外各大品牌的手機和新能源汽車。”彩虹玻璃負責人說。
在邵陽,“兩塊玻璃”從“無中生有”到鏈式發展,只用了5年時間。2019年至2021年,邵陽市政府與彩虹集團共建研發中心,圍繞原創性成果實施產業轉化,成功研發批量生產高鋁硅蓋板玻璃工藝,旋即投產兩條生產線。2022年2月,規劃總投資120億元的湖南邵虹項目一期已完成投資50億元,建成一條完整熱端、冷端生產線。目前,生產線年產值已達3.5億元。高標準液晶基板玻璃項目已啟動。五年磨一劍,邵陽市特種玻璃產業集群,集聚上下游企業80余家,產值近200億元。
邵陽市主要負責人介紹,邵陽推進產業鏈建設,出臺新型顯示材料產業發展規劃,全力打造500億級新型顯示材料產業鏈集群。同時,邵陽市領導充當產業鏈鏈長,每條產業鏈明確1-2家金融機構、高等院校、行業協會參與,建立“四長聯動”(鏈長、行長、校長、會長)工作機制,保障產業集群穩步發展。
在老產業里深挖,“兩個作坊”搏出兩百多億產值
今年上半年,邵陽市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5家,數量超過前5年總和,實現了“跨越式”增長。一批由“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傳統企業,逐漸成長為“小巨人”。
邵陽曾經有“兩個作坊”聞名全國,即打火機生產作坊和五金生產作坊。
邵陽海關發布最新數據,1至4月,我國出口打火機16.3億元,增長21.1%;出口數量23.9億只,增長28.4%。小小打火機出口額首次超過煙花、爆竹,成為出口創匯“新星”。“邵陽造”打火機占據其中大部分份額。
10元的防風防爆打火機、20元的家用廚房點火槍、40元的USB充電點煙器……位于邵東市的打火機生產企業,8大系列、500多個品種的各類打火機令人目不暇接。邵東打火機行業協會負責人呂省華介紹,每天有近千萬只打火機從這里走向世界。
“一只小小的打火機如何做成百億大產業?”記者問。
呂省華告訴記者,邵東打火機產業起步于上世紀90年代,從一個個“家庭作坊”做起, 發展成重要的支柱產業。邵東現有打火機企業114家,從業人員6.5萬人,去年實現生產總值130億元,年產打火機超過100億只,產品遠銷全球120個國家和地區,占據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靠“家庭作坊”發展起來的還有邵東小五金產業,擁有生產和經營企業3500多家,從業人員5萬多人,產值超100億元,扳手、鉗子、錘子年產能達3億余套件。前不久舉行的第七屆五金機電博覽會上,3天成交額突破158億元。
第一資源中掘金,“兩個平臺”賦能產業鏈
在“第一資源”中掘金,邵陽相比一線城市,沒有什么優勢。但邵陽高明之處是,他們通過成立邵陽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和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發揮這兩個平臺優勢,為企業“借”來東風。頂尖人才雖不為我所有,但能為我所用,以“人才鏈”賦能“產業鏈”。
不久前,湖南凱通電子有限公司的熱敏打印片(TPH)核心技術攻關進入關鍵期,遇到熱敏打印片調阻系統可靠性差、效率低的難題。董事長王共海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邵陽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研究院負責人唐小琦及其團隊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解決方案,徹底解決了熱敏打印片調阻系統的可靠性問題,調阻效率提高3倍以上,使湖南凱通電子的國際競爭力再次躍升。
2020年,邵陽市為推動產業轉型,決定在邵陽經開區成立邵陽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為本地企業提供技術支撐。當地政府組織招商團隊與華中科技大學對接,在30多位邵陽籍專家、教授中,發現唐小琦具有國家數控系統工程化技術背景和產學研管理經驗,便邀請其主持研究院工作。3年間,該研究院承擔省市科研項目15項,自主研發智能產品9項,孵化科技公司4家,申請100余項知識產權。梅順齊院士及尹周平等一大批邵陽籍專家成為研究院顧問專家,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一大批頂尖專家為邵陽所用。
成立于2017年的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還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多所省內高校20余個高端人才團隊、50余名博士人才形成合作機制,完成了20個“一企業一博士”技術協同攻關項目,覆蓋打火機、箱包、五金、中藥材等傳統支柱型產業。
邵陽市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兩個平臺的基礎上,邵陽還將爭取在工程機械、特色輕工、新型顯示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創新中心和校地共建中心,搭建一批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創建湖南省新材料中試平臺1個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4個以上,用科技的力量讓“老工業基地”產業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