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新聞中心 > 傳媒聚焦

數字化時代,邵陽如何乘“數”而上?

來源:邵陽新聞網 作者:呂巍偉 易藍 2024-09-29 10:58

“以前辦理不動產交易涉稅業務,只能到窗口排隊等待人工受理,且需提交各種各樣的紙質證明或申請材料,耗時費力不說,辦稅成本也高。”9月20日,在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市民李女士通過手機,幾分鐘便完成了房產查詢、繳費、納稅等業務的辦理。“沒想到現在辦業務這么方便了,出門帶一個手機,什么事都解決了!”

數字是抽象的,由數字技術連接而成的便捷生活卻充滿溫情。

在數字化發展浪潮席卷全球,深刻重塑世界格局的今天,邵陽市正大力推進數字城市建設,筑牢數字時代的“數字基底”,不斷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

一行行跳動的數字正刷新著“數字邵陽”的新高度。

規劃先行 “數”繪城市新圖

布局的維度決定發展的高度。2022年,為加快“數字邵陽”建設,搶占發展新高地,邵陽市編制形成了《“數字邵陽”頂層規劃設計(2022-2025)》。

“規劃聚焦‘數字經濟管理、數字社會服務、數字政府治理、數字生態營造’四大領域,設計了‘一數興產、一端暢享、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一網協同、一屏統覽、一云賦智、一體聯動’八大主要任務及40項重點工程。”市數據局黨組書記、局長張遠紅介紹,最終目標就是將邵陽打造成為“智創、智享、智治、智服”之城。

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邵陽市從不吝嗇投入。

建成全市統一的政務云平臺,新增一批數字基礎資源,為各級各部門政務系統快速部署奠定了基礎,大大提升了“數字邵陽”建設統籌能力和安全水平。

建成移動、聯通、電信、拓浦精工等5個中小型數據中心投入使用。

建成5G基站10757個,總量居全省第5;全市3239個行政村實現5G信號全覆蓋,城域網出口帶寬提升至5.15Tbps。

……

伴隨著數字生態的優化升級,一批“數字新基建”項目應運而生,東億電氣數字化運營管理系統建設項目、國能寶慶發電基于雙碳目標下燃料智能管控系統研究及應用項目、中聯云港邵陽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項目更是入選2024年省級“數字新基建”標志性項目。其中,總投資5.65億元的中聯云港邵陽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項目預計9月底正式運營。

“新基建可以支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技術發展,也可以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新基建所承載的數據還可以無限復用并創造新價值,有利于促進有效投資。”邵陽先進制造技術研究院負責人唐小琦說,從中長期看,新基建有利于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為經濟增長提供內生動力。

數字時代,乘“數”而上,便能激發一個城市的強勁發展活力。

借力數字化 打造“新引擎”

數字化給企業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湖南東億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家寶列舉了一組亮眼的數據:公司通過持續研發和更新自動化設備,每只打火機的人力成本從0.1元降至0.015元,打火機產量也從日產150萬只發展到日產1200萬只,人均效率提升了30倍,產能增加了40%。

東億電氣打火機生產線。邵陽日報記者 申興剛 攝

在湖南富蘭地工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13條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轉,但鮮少看到工作人員。“通過數字化改造,我們的設備運行效率提高了3倍,一個員工可以同時操控4臺機床,還能通過系統控制國外分公司的產品生產。”公司董事長劉成勇稱,如今,人工更多地是作為輔助角色,監控機器運轉和檢測產品,既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優化,又有效地降低了成本。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數”到“數字”再到“數字化”,把原來手動處理的信息交給計算機,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必然實現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強。?

湖南五陽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的李學軍農民出身,卻敢闖敢拼,一手把企業打造成為了塑膠制品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2019年,邵東智能制造技術研究院找到李學軍,提出為該公司搭建注塑機物聯網平臺,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李學軍算了算,要使用注塑機物聯網平臺,需投入10萬元采購設備,加之對平臺效果持懷疑態度,李學軍斷然拒絕了。然而,李學軍的兒子李綿新敏銳地察覺到了智能制造發展的大趨勢,極力說服了父親。

邵東智能制造研究院數字化工廠展示區。邵陽日報記者 申興剛 攝

物聯網平臺啟用后,五陽塑膠工廠的用電有效比從68%提升至85%,一年可節省電量100萬千瓦時,生產效率提高了20%。這一次,對于新投入使用的廠區,李學軍毫不猶豫地決定:全部使用數字化生產。

通過數字賦能,企業的“血脈”里被注入了更多“新基因”,也為邵陽經濟高質量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年1月至8月,邵陽市數字經濟產業鏈完成產值(收入)578.4億元,增速達9.97%;同時新增榮博光電、中雪電子等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家,規模工業企業4家。

讓“數字邵陽”可觸可感

人,始終是數字城市的中心。數字城市建設,最終還是要通過“事”的數字化和“治”的電子化,為企業和群眾提供“管”的智能化和“理”的移動化。

“辦事難、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以前曾是一些地方的‘通病’,也是很多企業群眾辦事的真實困擾。”市政務服務中心主任隆珍輝介紹,過去有些事項由于涉及多個部門且數據未打通,審批的事項和權限各有不同,導致企業群眾辦事時往往要跑多個窗口,耗時費力。

市政務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指導群眾在手機上辦理業務

立足于企業與群眾的現實需求,邵陽市加速推進數字化集成改革,將多個部門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為“一件事”,以數智化引領提升黨政機關整體智治效能和服務水平,積極打造高效辦成一件事的“邵陽模式”。

申請分支機構負責人、經營范圍等事項變更登記,需要跑幾次?拿到新的營業執照需要多長時間?老百姓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邵陽區域行政負責人石蓉親身體驗了一把,全程只跑一次,業務辦理只花了20分鐘。

湖南鑫財運輸有限公司創辦者楊鑫在一次性遞交了材料后的第二天就領到《道路貨物運輸經營許可證(大件貨物)》及《道路運輸證》,忍不住感慨:“在運輸企業許可辦理上,外地的同行都夸邵陽辦證快,這次自己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回!”

改制企業退休員工曾女士回想起自己辦理退休手續時的情景,仍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以前聽朋友說辦退休手續,要跑養老、醫療、公積金好幾個窗口,重復提交材料,時間長、手續繁瑣。這次我只去了一個窗口,提交材料后不到10分鐘就辦完了,真方便!”

……

在數字政務建設結出豐碩成果的同時,更多的數字化場景正逐漸滲透到百姓工作生活的角角落落。

“以前抄表員要挨家挨戶上門,很不方便。現在打開水表,用了多少水,要交多少錢,一目了然。”“超市出售的食品,在上架前要將信息錄入系統,如果食品保質期到了但還沒賣完,系統就會對商家發出預警。”“以前出來買藥要帶醫保卡,現在用手機刷一下就可以使用醫保卡買藥了。”

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小到衣食住行,大至管理決策,數字技術正穩穩地托起民生幸福。

期待更多數字“智囊團”引航

城市的智能化水平是城市發展水平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雖然邵陽的“數字基底”在不斷夯實,城市大腦在不斷升級,但仍需要更多“智囊團”的引航。

緊扣延鏈強鏈目標,邵陽市與北京大學創業訓練營簽約,通過導入北大創新資源、建設北創營邵陽基地,推動科技創新和數字產業創新;大力支持邵虹基板玻璃項目技術攻關,推進全國電子玻璃產業華南基地建設;加快岳麓山工業創新中心邵陽區域分中心建設,著力提升邵陽市制造產業尤其是輕工產業的數字化水平;落實“寶慶人才”行動計劃,組建新型高端數字技術人才智庫,鼓勵支持企業通過“研發在外地,生產在邵陽”飛地模式等柔性引進數字技術人才。

“隨著數據量的爆炸性增長和分析技術的進步,培養一批掌握經濟管理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大數據思維和扎實數據科學基礎、系統掌握大數據管理技術與方法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至關重要。”邵陽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朱小勇稱,圍繞更好支撐國家和地方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要,今年,邵陽學院成功開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通過對接行業企業需求,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完善人才培養模式,破解數字技術人才培養乏力的困境。

立足邵陽實際,如何進一步激發數字動能?朱小勇表示,要鼓勵傳統產業通過引入數字技術進行升級改造,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支持中小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援助;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形成完整的數字經濟生態;促進不同行業之間的跨界合作,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還要建立會商調度機制,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定期評估數字邵陽建設的進展和效果,以便及時調整策略。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