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昌小英
今年,邵陽市以法治為抓手,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實體經濟保持了穩中有進的勢頭。記者從邵陽市工信局獲悉,1至9月,該市產值過億元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69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3家。規模工業企業盈利面達到96.8%,利潤總額達116.6億元、同比增長44%,盈利面、利潤總額及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掃碼入企,無事不擾
湖南幸福時代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4條鋰電池全自動生產線,產品源源不斷下線。
“產品供不應求,今年一直滿負荷生產,總產值預計能從去年的9000萬元提升至2億元。”公司副總張肆云指著公司大門口的“湖南營商碼”說,企業發展得好,離不開邵陽良好的營商環境。執法部門入企檢查均需掃碼,無事不擾,企業不用疲于應付檢查,專心生產。
今年,邵陽市著力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執法擾企問題,全面實施涉企行政檢查“掃碼入企”。
邵陽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掃碼后,被檢查的企業及檢查人員情況、檢查類別、事項、結果等信息均會在湖南省營商環境系統留痕,一旦出現重復檢查、多頭檢查,系統會自動預警。
目前,邵陽已實現“掃碼入企”檢查縣市區全覆蓋。今年來,全市行政執法機關累計掃碼1750次,涉企檢查、調研頻次大幅降低。
針對部分企業提出“人性化執法不夠”問題,邵陽市全面推行“首違不罰、輕違不罰”柔性執法。市場監督管理局、城管局等15家行政執法單位,均制定出臺并公布本行業領域輕微違法行為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免予處罰的“三張清單”。
隆回聚森清潔能源供熱有限公司是輕微處罰的受益企業之一。4月,邵陽市生態環境局檢查發現該公司蒸汽鍋爐外排廢氣中顆粒物超標,評估給出罰款28萬元的決定,但考慮到該企業排放超標系客觀原因,且屬于首次違法并主動繳納生態賠償款,決定對其減輕行政處罰,為其減免罰款23萬元。
企業訴求“碼”上辦理
“我公司發展設施農業,施工過程中遇到村民阻工,希望相關部門幫助解決。”日前,湖南咼氏老農民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政府部門推送的惠企“服務碼”上反映問題,平臺立即將問題轉送至市公安局辦理。
“1個工作日內,公安局及鎮政府等單位就上門幫助調解矛盾糾紛。”企業負責人咼拉飛表示,政府部門高效響應企業訴求,矛盾糾紛被及時化解,企業恢復施工。
邵陽運用“數字化”技術,創新推出“兩重”“兩新”送解優“服務碼”,實行惠企政策“碼上送”、企業訴求“碼上辦”、涉企服務“碼上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該市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國省政策及市縣配套實施細則、政策清單等分類集成至“服務碼”,精準推送至產業園區、企業等經營主體,實現服務“不見面即見效”。“服務碼”中還專門設置企業訴求一“碼”提交功能,企業可隨時隨地掃碼反映問題、提交建議,平臺全天候受理,并對問題實行銷號式管理,分級交辦、按責轉辦、全流程督辦。
當前,邵陽營商環境“110”平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等政企溝通渠道,全部鏈接入“碼”,整合各部門力量,協同幫助企業破解發展難題。今年以來,全市線上線下共交辦企業問題1347個,解決1261個,辦結率93.6%。
困難解決有速度,企業發展“加速度”。今年邵陽市共有570個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項目納入制造強省項目庫,其中2000萬元以上項目434個,項目數量居全省第三。
組建“政法巡回服務專家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邵陽組建“政法巡回服務專家團”,對接服務全市3×3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全市九大產業集群(產業鏈)發展法治需求,幫助企業開展法律風險防范與評估、司法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糾紛等,“零距離”護航企業發展。
在綏寧縣投資的湘南竹業公司與賀某某發生經營承包糾紛,法院判決后本已執行到位,但賀某某私自進入廠區,并讓其年逾80的父母居住在廠房,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政法巡回服務專家團第二分隊獲悉后,多次參與協調,成功化解矛盾,并幫助該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
今年來,“政法巡回服務專家團”走訪園區、企業374家,開展精準化法律服務30余次,幫助陽光發品等企業調解涉訴問題,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52億元。
邵陽市司法局發揮行政職能,組織全市律師事務所常態化為民營企業提供“法治體檢”服務,聚焦市場糾紛、合同經濟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等,為企業提供“一企一策”解決方案。目前,該市73家律師事務所與100余家中小企業開展律企共建、結對服務,共為企業提供法律咨詢2000余次,開展法治宣傳300余場、“法治體檢”360余次,排查化解企業法律風險330余次。
得益良好的法治服務,1至9月,邵陽市九大產業鏈實現總產值3455億元,同比增長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