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戴鵬 通訊員 劉波 劉娟
1月5日,位于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的三一專用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總裝車間一派繁忙:每天80余輛各式工程專用車下線,其中不乏新能源工程車。
近年來,邵陽市以三一專汽等企業為龍頭,搶灘布局專用車產業,打造了全球最大工程攪拌車生產基地;新能源專用車產業匯聚了112家企業,成為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產品連年保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新能源專汽企業聚鏈成群,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近年來,我們致力于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持續推出高性價比、高可靠性的新能源專用車。” 三一專汽總經理茍海成告訴記者,“邵陽造”工程機械在東南亞、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市場也深得客戶喜愛。
三一專汽是三一重工的全資子公司,擁有混凝土攪拌車、自卸車、專用車底盤等主打產品。2018年,該公司落子新能源專用汽車賽道,首臺電動攪拌車研發入市。短短6年,全球首臺電動無人攪拌車、全球首臺氫燃料電池攪拌車接連面世。
“三一專汽高質量發展穩健前行,也帶動數十家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涵蓋了從原料制備到終端產品制造的全產業鏈,形成了資源配套、集群式發展的格局。”茍海成說,如今,新能源工程車來勢迅猛,已成為邵陽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極。
2021年起,邵陽市順勢而為,依托三一專汽新能源專用車生產基地,全力打造新能源專用車產業集群,讓集群內企業協同攻堅、共同發展。
5家電子元件企業、8家動力電池企業、2家車載顯示玻璃企業、8家電氣設備企業、9家裝備制造企業、5家光電元件企業、9家零部件本地供應商……邵陽市新能源專用車產業集群共涵蓋了112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96家,已形成集原材料回收再利用、材料再制造、零部件制造、整車制造、充電服務、報廢車輛拆解、動力電池金屬塑料回收于一體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產業鏈。
2024年1至11月,邵陽市新能源專用車產業集群總產值達302.5億元,同比增長15.5%。建成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攪拌車生產基地,產品占據了30%的市場份額,全國市場占有率第一。
錨定500億元規模目標,轉型向“數智化”要競爭力
1月5日,邵陽經開區三一專汽邵陽燈塔工廠里,一臺臺等待交付的攪拌車分外醒目。
“這是我們與普茨邁斯特聯合研發的P9 G iONTRON電動攪拌車,曾榮獲2024 INTERMAT創新獎特別獎,標志著該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三一專汽攪拌筒自動焊接線項目經理蒲興富滿臉自豪。
“我們通過轉型,向‘數智化’要競爭力。”蒲興富告訴記者,三一專汽通過生產線的改造升級,建立了重型設備數字化柔性制造系統,實現了產能擴大120%、生產率提高100%、單位制造成本降低30%。公司研發了多個行業首創技術,成功解決了底盤裝配線、車架鉚接生產線、攪拌筒自動焊接線改造升級中的關鍵難題,平均六分鐘,就可以下線一臺攪拌車。
不僅三一專汽,紐恩馳(湖南)環境產業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純電動多功能清掃機、垃圾分類收運車、多功能清洗車、無人駕駛智能清掃車,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全國50多個城市廣泛應用。近年來,該公司致力于開發“北斗+智慧環衛”應用場景,實現規模化應用,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并成功入選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90批)。
目前,邵陽市新能源專用車產業集群擁有49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有國家級單項冠軍企業1家、省級單項冠軍企業8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和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6家;近三年授權核心發明專利211項,主導、參與制定標準11項。
“科技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越來越多集群內企業把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邵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邵陽力爭在未來3年內推動新能源專汽集群規模達到500億元級,市場份額提升至45%以上,積極搭建國家級技術平臺,每年專利產出量增長14%,并降低平均能耗6%,打造全國新能源專用車研發中心、智造中心和出口中心,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專用車生產示范基地,著力向國家級產業集群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