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水之濱風光旖旎的邵陽市。 申興剛 攝
2019年11月22日, 由省商務廳和邵陽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湖南裝備制造暨邵陽名優產品走進東盟經貿博覽會在老撾萬象舉行。(邵陽市商務局供圖)
湖南醇龍箱包公司的產品琳瑯滿目。申興剛 攝
3月18日,邵陽海關指導五金企業出口馬來西亞的業務。王楚楚 攝
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湘商產業園。 申興剛 攝
張佳偉 蔣劍平
這里地處湘中腹地,卻筑起了一方對外開放的高地;
這里不沿海不沿邊,但開辟了一條國際貿易大通道。
從這里走出去的人們能商善賈,足跡遍及東南亞;
從這里銷出去的產品物美價廉, 用戶覆蓋五大洲。
這座底蘊深厚、發展迅速、名揚海內外的城市,就是邵陽。
巍巍雪峰山,滔滔資江水,孕育了勤奮吃苦、重信重義、敢闖敢拼的“寶古佬”。他們作為最早走出國門到東南亞發展的湖南人,創造了“十萬邵商闖東盟”的商業奇觀,為我省和東盟的經貿、人文交往建立了奇功。
“四時俱可喜,最好新秋時。”8月25日至27日,古城邵陽將喜迎盛會——首屆湖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第五屆東盟·湖南(邵陽)名優產品交易會隆重召開。這是一場全省矚目的國際性經貿活動,是省委省政府交給邵陽的一項光榮任務,也是邵陽市進一步密切與東盟的經貿往來、打造我省對接東盟的“橋頭堡”的重大行動和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的生動實踐。
邵陽市委書記嚴華表示:“發揮邵商遍布東盟的優勢,搶抓‘一帶一路’、RCEP等重大機遇,在全省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中彰顯擔當、走在前列,邵陽將不負重托、續寫新的傳奇!”
十萬邵商,勇闖東盟創奇跡
與我國山水相連、人文相近的東盟地區,是邵商在境外最早的耕耘地。改革開放初期,敢為人先、頭腦靈活的邵陽人敢于“第一個吃螃蟹”,成群結隊走出國門,勇闖東盟。1988年,邵東宋家塘村的張英從報紙上了解到,從云南西雙版納的小鎮磨憨可以去往老撾。于是,張英與大兒子張躍進、好友李竹林等人,籌資帶貨前往磨憨,然后轉去老撾做生意。這是邵陽最早一批出國闖市場的人。
闖東盟之初,邵商都是肩挑手提,帶一些紐扣、牙刷、鍋子、小五金等小商品。由于氣候不適應、語言不通和疾病困擾等影響,吃了不少苦頭。
上世紀90年代,鄰近我國的東南亞國家還比較落后,大部分生活用品和生產資料需要進口,是個巨大的市場。
邵商不斷展示出他們對商機的敏銳嗅覺。2000年,邵東人蔣菊泉從國內帶了一臺數碼衛星接收機到老撾,當地人看到使用接收機后的電視,畫面清晰頻道又多,很是詫異。一臺幾百元的設備,很快便以上千元的價格賣掉了。于是,蔣菊泉迅速從服裝零售轉行數碼行業。僅用4年時間,他便在老撾創立自己的數碼品牌。
到本世紀初,邵商在東盟已小有名氣,成為千萬富翁、億萬富翁者大有人在。前輩們的成功,讓邵東箱包行業從業者劉純鷹躍躍欲試。
2003年,在朋友的介紹下,劉純鷹和朋友來到泰國首都曼谷,租了兩個門面賣箱包。但由于語言不通、箱包款式不符合當地人的審美需求,第一年不僅沒賺到錢,反而虧本了。
2004年,劉純鷹決定常駐泰國,學泰語、了解當地法律法規、對產品款式進行調整、改變銷售模式,一系列行動之后,生意漸入佳境。泰國人喜歡休閑款式的包,劉純鷹和團隊設計出“鬼頭包”,一年賣出200萬個。后來,他又在泰國辦箱包廠和印刷廠,開貿易公司,生意越做越大。
從“扁擔經濟”起步,從小商品做起,先后有10萬邵商在東盟闖出了新天地。據統計,投資興業的邵陽人,遍布東盟10國,其中老撾4萬多人、越南1.5萬人、泰國5000余人。老撾的五金、家電、手機、數碼機等行業市場,絕大多數的摩托車、柴油機、服裝、箱包的銷售量,均由邵商占據龍頭地位。
抱團發展,境外投資成“大器”
“邵商在東盟的成功,一個原因是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邵陽人懂得抱團發展。因此邵陽人抓住商機后能齊心協力,不斷尋求突破和轉型升級。從挑貨郎擔到擺地攤,再到小商品交易,最后到進行實業投資和園區建設,一步步做大做強。”越南中國商會湖南企業聯合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趙戰軍認為。
趙戰軍是一名邵商,在越南從事商貿物流行業17年,于2011年和其他邵商、湘商發起成立越南·東盟(湖南)商貿物流園,帶動在越邵企、湘企抱團發展。
園區重點開拓商貿物流、紡織服裝、農用機械、汽車零配件、工業建材、食品加工六大產業領域,入園的邵企、湘企占全園區的5成以上。同時,帶動邵陽的五金、服裝,湘潭的電機,婁底的煤礦機械與農業機械等產品,通過園區開拓越南市場。
在泰國發展得順風順水的劉純鷹,以“湘情”助力在泰國的老鄉。2008年,他利用泰國零關稅政策輻射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億人口的優勢,在泰國巴真府甲民武里建起我省首個境外工業園——“泰國湖南工業園”,吸引眾多的邵企、湘企入駐。
2009年,劉純鷹又發起成立泰國湖南商會,并擔任會長。商會把在異國打拼的邵商、湘商和國內其他省份在泰經商的同胞一并拉進來,改變了過去散兵游勇單打獨斗的局面。劉純鷹還受聘擔任泰國國會主席的中國政策顧問,與泰國高層直接接觸,為促進泰國與我省、我國的交流作出了積極貢獻。
2008年以來,邵商先后在老撾、泰國、越南、菲律賓、緬甸等東盟國家成立湖南商會,各商會核心人員均成為當地著名僑領。我省目前在境外成立的10家湖南商會,邵商發起成立的就占一半。以邵商為主體的泰國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橡膠產業園、越南商貿物流園也先后被認定為省級境外園區,入園邵商、湘商企業達53家。據統計,在東盟地區邵商創辦了近2000家企業,投資額超過14億美元。邵陽市境外投資曾連續多年位居全省首位。在老撾、泰國、越南、緬甸、柬埔寨等地,邵陽人建立的市場和商貿城,興辦的橡膠加工廠、紅木加工廠、農產品加工廠、五金工具廠、建材廠、摩托車廠、柴油機廠等工廠,投資開發的礦山,比比皆是。許多工廠采取國內生產采購半成品、在國外設分廠組裝的模式生產加工,加快了邵品、湘品等國貨出海。
“八仙過海”,力促合作開新局
8月19日,位于邵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開園。該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0億元,已引進和培育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箱包服裝等行業的優質生產企業30多家,其中12家已投產,其他年內陸續實現投產。同時,引進外貿出口企業30家。產業園分3期建設,全部建成達產后,年產值可突破100億元。
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開園是在邵陽市委、市政府的謀劃和支持下,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繼邵東隆源工業園、邵東電子信息產業園之后,率眾多海外邵商反哺家鄉的又一力作,是邵企對接東盟的重要平臺和渠道。“貨物從園區到東盟只需要一周時間。”劉純鷹說:“我們計劃建立到東盟的保稅倉,實現邵品和東盟對接‘零距離’。”
2013年,在外打拼10年的劉純鷹帶著資金、管理經驗和海外資源回到家鄉邵東,牽頭成立邵東箱包服裝進出口協會,帶領邵東的箱包服裝企業借力泰國,快速進入國際市場。
協會首批會員有50多家,都是本土箱包服裝企業。老鄉們不懂怎么與外國人做生意,劉純鷹便組織他們培訓,親自上課,還帶領大家滿世界飛,開拓海外市場。在劉純鷹帶動下,邵東箱包從內銷為主轉為出口為主,產品暢銷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
劉純鷹還聯合部分泰國湖南商會企業和華人華僑,在邵東湘商產業園投資建設邵東隆源工業園,致力打造以箱包服裝為主的外向型出口基地,60多家企業先后進駐。利用本土和東盟兩地資源,劉純鷹為邵東箱包服裝建立了完整的產銷鏈條,產品從2010年以前的年出口額不到100萬美元,一躍至如今年出口額近10億美元。
時勢造英雄,英雄行大義。在東盟地區,像劉純鷹這樣為促進邵陽乃至湖南與東盟交往、合作的杰出邵商,如群星閃耀。
今年43歲的宋杰鋒是邵東市界嶺鎮人,現任老撾湖南總商會永久榮譽會長。2000年,血氣方剛的宋杰鋒前往老撾經商。經過20多年的打拼,如今宋杰鋒的業務范圍已覆蓋房地產、文化旅游、進出口、航空運輸等諸多方面,成為東南亞知名湘籍僑領。
“長沙—萬象”直航航線開通、我省與老撾萬象市締結為友好省市、老撾在長沙設立總領事館……湖南與老撾合作交流過程中一系列重大事件與進程,都有宋杰鋒在背后積極推動的身影。
近兩年來,雖受疫情影響,但是越南中國商會湖南企業聯合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趙戰軍和商會會員一道,助力湘品出湘不間斷,包括邵陽的水電設備、五金箱包,株洲的服飾,長沙的汽配等,各項進出口貿易額達10億元人民幣。
“我希望能在邵陽建一個商貿物流園,與越南的商貿物流園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平臺共享。”趙戰軍表示。
廣大邵商的牽線搭橋,既推動了邵陽市的境外投資,又促進了該市和我省的商品出口,為邵陽深度參與東盟區域合作奠定堅實基礎。2020年11月, 由省商務廳與邵陽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湖南裝備制造暨邵陽名優產品走進東盟經貿博覽會在老撾萬象舉行,這是邵陽首次走出國門召開專場展會。
近年來,邵陽市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強與東盟的戰略對接。邵陽與東盟雙邊經貿合作持續快速發展,對東盟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有150余家。“十三五”期間,邵陽市外貿出口量年均增長31.8%,排湖南第一。今年上半年,邵陽市與東盟進出口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28.1億元、同比增長125.8%,超過全省平均55個百分點;與RCEP國家進出口貿易額達36.5億元,同比增長96.2%,超過全省平均60個百分點。
首屆湖南—東盟投資貿易洽談會暨第五屆東盟·湖南(邵陽)名優產品交易會的舉辦,將搭建起邵陽乃至全省與東盟合作和名優產品交易的重要平臺。東盟國家駐華使節、國家部委領導、省領導、海內外客商、專家學者、各市州有關領導和外省政府部門嘉賓等將云集邵陽,共襄盛舉。盛會空前,令人期待。
充分利用邵陽深度參與東盟區域合作的有利條件,發揮邵商優勢,搭建經貿合作平臺,順勢而為把東盟打造成為邵陽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主戰場,乘勢而上把邵陽建設成為湖南對接東盟經貿合作的“橋頭堡”。邵陽市委市政府對此充滿信心。
(編輯:李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