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12月12日從工信部舉行的“發揮國家高新區作用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截至2023年11月,國家高新區總數達178家。前三季度,國家高新區園區生產總值(GDP)達到12.33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11%,成為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引擎。
下一步,我國將推動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創新基地平臺向國家高新區布局,支持國家高新區聚焦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近年來,國家高新區不斷深化改革探索,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對接,成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力支撐。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吳家喜介紹,從基地平臺看,國家高新區聚集了近80%的全國重點實驗室、70%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從研發投入看,國家高新區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超萬億元,占全國企業研發經費投入近一半。從成果產出看,國家高新區企業擁有發明專利占全國接近一半。
與此同時,依托國家高新區,一批高科技產業集群不斷培養壯大,成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重要基石。中關村新一代信息技術、武漢東湖光電子、張江集成電路產業的規模分別占到了全國的17%、50%和35%。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國將進一步支持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工信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將推動更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重大創新基地平臺向國家高新區布局,鼓勵高新區探索市場化和政府投入協同聯動的關鍵技術攻關機制,支持各類創新主體參與國家、省級重大科技項目。支持國家高新區聚焦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提升全產業鏈競爭優勢。鼓勵國家高新區實施一批引領型重大項目,強化新興產業發展的科技支撐,加快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規模化發展。支持國家高新區面向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前瞻部署一批未來產業。
圍繞進一步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吳家喜說,將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高新區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讓更多的企業牽頭開展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高科技成果產業化水平,鼓勵有條件的高新區圍繞重點產業鏈,建設一批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中試熟化基地等,引進和培育一批市場化、專業化科技服務機構,完善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服務體系。推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發展,支持高新區構建和完善種子基金、創業投資、銀行信貸、上市融資等金融支持體系,支持高新區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作用,推動各類投資基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記者 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