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邵陽鴻宇發制品有限公司和尼日利亞客商商定了發貨日期。“馬上把發制品運到非洲去。”該公司高管李三龍高興地說,“受到疫情影響,出口業績下滑,好在我們積極開拓非洲市場,公司一個月的出口就超過了2000萬元人民幣。”
如今,我市像鴻宇發制品有限公司這樣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有903家,比2015年增加了728家,其中年進出口額超1億美元的企業有2家。全市培育了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生物中醫藥、小五金、發制品、打火機、服飾箱包鞋帽、體育用品、竹木、果蔬等新十大出口基地。去年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分別達38.01億美元、37.27億美元,比2015年分別增長232%、258.4%,外貿依存度從2015年的5.12%上升到11.65%。2018年發制品、打火機、箱包三個基地獲批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我市連續4年獲評全省外貿先進市州。
不斷攀升的發展數據
“十三五”期間外貿出口量年均增長31.8%,排湖南第一。2020年全市實現進出口262.87億元,其中出口257.74億元,出口總量、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數量、出口退稅額均居湖南第二,僅次于省會長沙;與我市有貿易來往的國家(地區)170個,排湖南第二。部分商品市場份額全球領先,其中打火機、書包分別占全球60%、70%的市場份額。
目前我市在東盟地區的邵商逾10萬人,企業近2000家,其中生產型企業300多家、商貿企業1000多家,投資14億美元,總量和投資額均居湖南第一,老撾、泰國、越南、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緬甸等國遍地都是邵陽鄉音,其中老撾多達4萬人、泰國約為5000人、越南1.5萬人。邵商基本壟斷了老撾五金、家電、手機、數碼機等行業市場,獲得了老撾摩托車和柴油機80%、服裝和箱包50%的市場份額,實現了泰國中低端箱包三分之一的銷售額。2008年以來,先后成立了老撾、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盟國家湖南商會,這些商會核心人員均成為當地著名僑領,擁有較廣泛的人脈關系。
泰國湖南商會會長劉純鷹還受聘擔任泰國國會主席的中國政策顧問。以邵商為主體的泰國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橡膠產業園、越南商貿物流園也先后被認定為省級境外園區,已有61家企業簽訂入園協議,已入園53家。湖南立得皮革有限公司作為九興鞋業的產業鏈企業在越南投資建設皮革加工廠,更是實現了邵陽產業鏈“走出去”零的突破。廣大邵商在全球投資興業,既推動了我市的境外投資,又促進了我市的商品出口。
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
我市開放型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后是投資環境的優化,通關渠道的便捷。近年來我市加快突出平臺建設步伐,邵陽海關于去年4月正式開關運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互聯網+海關”兩大平臺成功運營。全省保稅改革在邵陽先行,進口商品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建設,保稅物流中心(B型)和公路口岸、鐵路口岸申報自評等前期工作全面啟動。保稅改革試點取得較好進展,建成公用型進口保稅倉或出口監管倉6個,發制品、鞋業、打火機等行業的14家外貿企業建成企業自用型保稅倉。
“十三五”以來,我市商務系統持續推進“開放崛起”五大行動。我市成功舉辦三屆全球邵商大會、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融合發展高峰論壇、邵陽名優產品走進東盟經貿博覽會、邵陽優質特色產品全球對接會等系列活動,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全省保稅改革試點、邵陽海關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重要平臺落地,外貿企業數、進出口總額、利用外資、內聯引資實現倍增。五年中,招商引資、電商扶貧、對外貿易等工作在全省性會議上介紹經驗,先后2次獲得全省真抓實干表彰獎勵、連續4年獲評全省發展開放型經濟先進市和全省商務工作先進單位。我市在境外投資經商的人數位居全省首位。
不斷成長的邵商力量
在外地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邵商,成了我市開放型經濟的主力軍。近五年來,我市積極發揮全球邵商優勢,大力實施“邵商回歸”工程,先后出臺《迎老鄉回家鄉創業發展若干支持意見》《對接粵港澳大灣區行動方案》等系列文件。自2013年以來,成功舉辦五屆全球邵商大會,邵商回鄉投資超過3000億元,占全市招商引資總額近八成,邵陽湘商產業園引進的863家企業,80%以上是邵商投資的。先后引進了中電彩虹、九興控股、慕容集團、拓浦精工、亞洲富士電梯、湘電集團、桑德集團、帝立德等一批“500強”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有26家“三類500強”企業落戶邵陽,為我市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2020年,全市引進重大項目301個,總投資額1077.63億元,其中“三類500強”項目11個,投資總額93.4億元,項目總數和投資額為歷年之最。
五年來,我市對外合作穩步推進,外經工作一度領跑全省。我市積極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通、產業、科技、生態、民生、文化、旅游等多領域對接合作,突出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積極對接東盟,以邵商為主體的泰國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工業園、老撾湖南橡膠產業園、越南商貿物流園均被認定為省級境外園區。占地472畝、總投資50億元的邵陽東盟科技產業園一期建成,引進入園企業50家。
(邵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煜 通訊員 林尹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