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5月9日訊(通訊員 呂超)近年來,雙清區渡頭橋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抓牢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通過“黨建引領,一村一策”的工作方法,助推村級集體經濟迅速“蝶變。
“黨建+多方推動”,激發鄉村振興新動力。一是強化制度保障,激發村(社區)活力。該鎮制定渡頭橋鎮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施意見和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明確鎮黨委書記是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第一責任人,各村黨組織書記是直接責任人,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列為村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硬性指標,并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內容。二是部門合力推動,促進鄉村振興落在實處。該鎮組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專責小組,黨建辦牽頭,統籌協調農業、財政等成員部門,形成合力,負責指導各村(社區)發展村集體經濟,破解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題。三多措并舉,消除黨員群眾心中顧慮。該鎮通過舉辦現場研討會、主題黨日、談心談話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利用“網格管理員”“鄉賢”“志愿者”等有生力量,與黨員群眾談心交流,征求群眾的意見建議,疏通村民一些不良的思想癥結,把全鎮黨員群眾思想統一到謀發展、促振興上來。
“黨建+多方保障”,積蓄鄉村振興新動能。一是專家指導,規劃集體經濟發展美好藍圖。該鎮黨委書記多次邀請省農科院、市農科院專家到田間地頭現場指導,為農業經營戶規劃發展藍圖。其中,鑫鑫種植家庭農場通過學習,提升種植技術,爭取項目支持改善灌溉設施,去年的無花果價格高出市場價一倍,且供不應求,畝產產值達4萬元,與前年同比提高40%。二是爭取項目,拓展集體經濟發展平臺。該鎮黨委積極對接區委組織部、區農業農村局、區科工信局等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上級資金,解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第一桶金”的問題。同時,指導幫助農業經營戶解決農產品生產、銷售、發展等方面的問題,全力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其中,爭取上級支持天宇蔬菜專業合作社,通過爭取項目支持,改善生產條件,使得去年產值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24%,達到970萬元/年。三是創新發展,拓寬集體經濟發展維度。針對集體經濟方向不明、路徑不優、產品單一等問題,該鎮堅持走出去、帶進來的發展模式,多次組織鎮村領導干部、駐村干部到村集體經濟示范基地觀摩學習,激發發展理念和思路。同時,積極推送能人外出學習,引領產業做大做強。
“黨建+多產業發展”,激活鄉村振興新引擎。該鎮按照“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探索“村企結合”、“ 村委會+基地+公司+農戶”、“入股分紅”等模式,成立公司、合作社、協會等集體經濟組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推進產業快速發展。一是聚焦紅色鄉村旅游產業。其中,將對姚喆故居投資5000萬元,以故居歷史文物為中心,堅持“保護好文物及其遺產環境”的宗旨,分三期對其建設,計劃把姚喆故居建設成為紅色革命旅游目的地,助力鄉村振興。二是聚焦特色農業。其中,姚喆村充分利用原特種養殖技術發展壯大甲魚養殖,引進龍蝦養殖:成功引進了龍蝦養殖產業,成立了鴻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注冊資金500萬元,養殖基地面積達220畝,種植良種花生200畝。三是聚焦建成集水果采摘、食用菌、蔬菜種植及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產業園區。如新渡村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培養黨員致富帶頭人及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等方法,采取“村委會+基地+公司+農戶”、“村企合作”等模式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蔬菜產業,現已建成三期蔬菜基地,種植面積達1800余畝,每年村集體收入超過10萬元。四是聚焦積極探索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為主的農業合作社新模式。如兩塘村在完成土地流轉后積極引進企業,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發展現代農業,致力于打造集種植養殖、休閑垂釣為一體的“兩塘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