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促進殘疾人就業是殘疾人參與社會生活的必由之路。邵陽市積極強化殘疾人就業創業優先政策,通過完善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體系、開展殘疾人產業振興行動、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做好殘疾人就業服務幫扶等一系列舉措,推動殘疾人企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殘疾人高質量就業。
“在推拿按摩時,一定要找準穴位,注意力道和手法,你們看,就是這個位置……”7月24日,大祥區敏州西路的伍大夫盲人按摩店內,店長伍中華一邊給顧客做按摩,一邊給殘疾人店員講授按摩要領。
1987年,伍中華出生于邵陽縣九公橋鎮東田村,一出生就有視力障礙,只能看到眼前2米范圍內的物體。
“我一定要靠自己掙一口飯吃。”從小,伍中華就在心底暗暗許下這個愿望。2003年,伍中華到長沙盲聾啞學校(現更名為“長沙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習小兒推拿、康復理療等知識,自此推開了盲人按摩這一行業的大門。
伍中華給客人推拿
2020年,伍中華回到邵陽,開店創業。邵陽市、大祥區殘聯多次走進伍大夫盲人按摩店內,貫徹落實各項就業創業政策,助力伍中華實現創業夢。
“現在,來我們店的顧客大多是回頭客,他們覺得效果好就會介紹親戚朋友過來。”伍中華介紹,很多顧客都是“自來粉”,會主動幫忙宣傳。
“中華的按摩手法很專業,能根據病癥有針對性地進行推拿按摩,療效非常明顯。”6月12日,家住華夏田園小區的鐘先生因腰椎間盤突出不能站立行走,通過家人找到伍中華。經過伍中華10余天的推拿,鐘先生的腰椎間盤突出有了明顯好轉,現已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吃水不忘挖井人。發展壯大后,伍中華在市、區各級殘聯的牽引下,主動幫助其他殘疾人就業。現在,該按摩店已經擁有4名員工,所有員工都是殘疾人。“來這里工作真好,我不僅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每個月還有固定收入。”正在給顧客按摩的殘疾人劉節崇(化名)說,他從小視力殘疾,這個工作非常適合他。
“十四五”期間,受益于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紅利和各級殘聯幫助的企業還有很多,截至2024年6月,邵陽市共新增省、市、縣殘疾人就業幫扶基地74家。??
洞口縣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李文光正在制作項鏈
位于洞口縣花古街道幸福小區的洞口縣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也是其中之一,主要生產各式手工擺件、掛件和非遺飾品等。
近年來,邵陽市加大對殘疾人就業創業的扶持對象、申報條件、工作流程、補助標準進行細化,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在政策的扶持、殘聯的幫助和自身努力的共同作用下,洞口縣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吸納35名殘疾人用工,人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
走進洞口縣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生產車間,殘疾人坐在輪椅上有序地加工著毛絨手工藝品,項鏈、手鏈、發卡等一件件精美的手工藝品琳瑯滿目,整個車間里一派繁忙景象。殘疾人龍小芳手上的針線上下翻飛,讓人眼花繚亂間,不到20分鐘,一個精美的鑰匙扣掛件就在她的手中誕生了。
“因為行動不便,一直沒找到工作,在殘聯的幫助下,來到李總這里上班,既掙到了錢又能照顧家里。”說起自己的工作,龍小芳滿是自豪,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在龍小芳的口中李總叫李文光,是一位身殘志堅奮斗不息的殘疾人創業領頭人,大家都稱他為“輪椅上的創業者”。“自己作為一名殘疾人,深知殘疾人就業不易,有了黨和政府的護航,再苦再累我們也會在創業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李文光說,一路走來,團隊得到的黨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也受到很多人善意的關心和幫助,現在的目標是帶動更多的殘友及殘友家屬就業。
未來,李文光計劃利用網絡直播等方式開拓銷售渠道,打造一個殘疾人電商團隊,帶動更多的殘疾人就業,讓洞口縣自強手工藝品加工坊逐漸成長為一家國家級殘疾人創業就業示范基地和受人尊敬的企業。
近年來,邵陽市積極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扶助行動,通過支持一批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實體帶動安置殘疾人就業,促進殘疾人勞動增收,讓殘疾人日子越來越好。2023年,邵陽市新增城鄉殘疾人就業2077人,其中城鎮新增就業273人、農村新增就業180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