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記者專欄

南山風景獨好——探尋國家公園綠色發展之路

來源:邵陽新聞網 作者:何杰鋒 2025-03-26 17:12

初春時節,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南山片區八十里大南山綠草如茵,微風拂過花草搖曳生姿;重巒疊嶂,曲流蜿蜒,黃桑山區,白鷴、麂鹿等在林間自由穿行;茫茫林海,山脈縱橫,舜皇山片區資源冷杉、大黃花蝦脊蘭等茁壯成長;奇峰林立,形態各異,崀山片區朱鹮等鳴叫聲在山間回蕩……生機勃勃,盡顯自然與生態之美。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是我國首批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之一,是《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確定的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之一。

多年來,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以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舉世稱奇的生物多樣性而聞名。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不斷加強生態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推進人地和諧,探尋一條國家公園綠色發展的道路。

朱鹮。(拍攝:賀君)

共護青綠

在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崀山片區智慧管理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國家公園候選區內各片區的水文、大氣狀況,以及巡山管護人員的在線動態,對公園的資源保護、應急管理、環境容量預警等進行動態監管。

“智慧管理平臺運用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物聯網等技術手段,實現了對公園‘天地空’全方位、全天候監測管理,提升了生態保護能力。”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片區賀君介紹。在崀山海拔800米的朱鹮野化訓練區,紅外相機24小時記錄著朱鹮筑巢的每一個細節,無人機定期巡查“鹮田”。

科技賦能,使得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吸引了不少觀鳥愛好者、生物研究者前來觀察記錄。

“這只是朱鹮,這只是白鷺,這只叫……”在新寧縣崀山景區石田村,來自廣東的75歲游客黃生向朋友展示了他拍到的鳥兒。黃生是一位觀鳥愛好者,這是他第五次來到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片區觀鳥、拍鳥。

“從2020年第一次來過,我一直念念不忘這里的綠水青山和各種各樣的鳥兒、昆蟲。每年春天都會來崀山,這里有很多城市看不到的鳥類,讓人歡喜。”黃生說。

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被稱作“東方寶石”“吉祥之鳥”。以往朱鹮的棲息地主要位于我國北方,為了實現這一國寶鳥類在我國華中、華南地區的種群重建工作,自2022年9月開始,崀山分兩批共引進朱鹮25只,已全部野化放歸。

為方便朱鹮覓食,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片區村莊實施“鹮田一分”項目,每畝水田留一分面積不種植水稻,并且設置多投食樣方點,每天定時投放泥鰍等,改善朱鹮的生活環境。

今年,是朱鹮保護站工作人員劉小兵與朱鹮相處的第四個年頭,喂食、查看朱鹮生活狀況,每天他忙得不亦樂乎。“今年開春以來,氣溫起伏較大,我們一直密切關注朱鹮的情況。”

每年2月至6月,是朱鹮的繁殖期。為確保朱鹮卵成功孵化和幼鳥健康成長,當地利用先進的監測設備,24小時監測孵化環境的溫度、濕度等參數,確保各項條件符合朱鹮孵化要求。同時,為待產和育雛的朱鹮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營養補充,保障它們的體能。

現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片區放歸的朱鹮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生態環境,不僅在當地安了家,還成功孵化出了兩代幼鳥,正在孕育第三代。這里的朱鹮已成為全球緯度最低的可自我維持的朱鹮野外種群。

借綠生“金”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筑牢自然生態屏障、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突破性成效的同時,推動發展生態旅游、生態茶業等產業,走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道路,讓公園里的群眾從生態效益中獲益。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南山片區2萬余畝峒茶,分布于城步苗族自治縣各鄉鎮。

峒茶是第四紀冰川期的古老茶樹品種,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茶樹,植株高大,分株稀疏,為湖南省茶葉四大地方種群之一,目前發現的城步峒茶古樹高達7.28米、圍徑110厘米,是湖南省最高大的古茶樹之一。

當地峒茶歷史淵源深厚,可以上溯到“三苗古國”時期,《城步鄉土志》記載:城步“茶有八峒茶,略可采用”。城步苗侗先民歷來有飲用油茶的習俗,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名錄的城步油茶,其主要原料就是峒茶、元茶鮮葉。全縣有50余家茶葉專業合作社,近萬名群眾從事相關工作。

峒茶對當地老百姓來說不僅是飲品,更是增收致富的“金葉子”。眼下正是峒茶生長的關鍵時期,在城步白云湖峒茶基地,青翠的峒茶嫩葉在微風吹拂下煥發出勃勃生機,苗鄉茶農們正在搶抓晴好天氣清理雜草;湖南白云湖生態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制茶車間內,負責人肖敦旺與員工正清理制茶工具,等待新茶采摘。

肖敦旺表示,近年來明顯感受到隨著南山國家公園建設不斷推進,城步峒茶市場認可度持續攀升,銷路越來越好。“如今,我們的茶葉根本就不愁賣。”肖敦旺認為,南山國家公園的生態品牌效應發揮了關鍵作用。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多次開展城步峒茶古樹資源專項調研,創新特許經營模式為茶產業注入新動能,精準賦能產業發展。隨著南山國家公園生態價值的持續釋放,“城步峒茶”品牌知名度不斷“升級”。

與峒茶一起“升級”的,還有苗鄉茶農的生活。“2018年,我掙了10萬元,買了小轎車,家里也搬出了祖輩居住的小木屋,在村里蓋起了小樓房,現在年均收入10萬元以上。”茶農楊斌說。

隨著發展,旅游業也抬起了頭。農家樂、特產超市、制茶體驗工坊一間間開起來了——苗鄉茶農又有了新的收入來源。“忙時采茶,閑時接待游客,現在在家掙的錢比出去打工還要多,還能陪伴家人。”汀坪鄉蓬瀛村村民周忠良介紹,現在他在家門口開農家樂便能掙到不少錢。

(拍攝:陽遠志)

綠富同興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主要由城步苗族自治縣境內原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和綏寧黃桑、新寧舜皇山、東安舜皇山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綏寧黃桑省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各保護地之間的連接區域整合而成,總面積1303.80平方公里。

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依托“綠水青山”發展成“金山銀山”案例有很多,黃桑片區的鐵杉林村就是其中之一。

鐵杉林村因該村源頭山有一片面積約5畝的長苞鐵杉林得名,有鐵杉37株,平均樹高30米、胸徑50厘米,最大一株高40米,胸徑130厘米,樹齡達500多年。因集中連片生長,且株數多、樹齡高,在全國極為罕見,被譽為“鐵杉王國”。

全村400余戶,有農家樂40余家,年均收入10萬以上。昔日的小山村,變成了風景秀美的生態景區,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成為文旅市場新的消費熱點。

“現在證明,當初的路我沒有走錯。”鐵杉林村民宿鐵杉林苑負責人石冰說起自己的創業經歷,內心有著滿滿的成就感。在外工作多年的石冰在網上了解到邵陽正在開展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于是返鄉建起了村里的首家民宿,成為該村第一批返鄉創業辦民宿的帶頭人 。一開始,民宿只有7間客房,如今客房達20余間,年接待游客2萬人次以上。

收入的增加,村民的觀念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鐵杉林村除了長苞鐵杉林,還有1200余株柿子樹。2024年夏天,村民鄧集山提出倡議,鐵杉林村新增一條“村規民約”:即從2024年秋天開始,凡是鐵杉林村境內的柿子樹,一律不得采摘柿子,留在樹梢供游客觀賞和飛鳥啄食。這一倡議獲得全體村民支持。

“我主張禁采柿子的核心考量在于,隨著當地生態保育成效的顯著提升,飛鳥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多,我們理應為這些動物主動預留更多食物資源。”鄧集山說。

2024年秋天,鐵杉林村上千株大大小小的柿子樹掛滿了火紅的柿子。柿葉褪落后,火紅的柿子成為該村一道新鮮而亮麗的風景,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

柿子成熟后,這里也成為鳥類的天堂,特別是一種名叫領雀嘴鵯的美麗小鳥,總喜歡一邊發出清脆悅耳哨音,一邊在枝頭跳來跳去啄食柿子。“偶爾,也會有紅腹錦雞和白鷴等珍稀鳥類飛上樹梢品嘗柿子。”鄧集山說。

南山國家公園建設既激活區域經濟活力,創造多元就業機會,使本土居民共享保護發展紅利;又構筑起沉浸式自然教育場景,向公眾普及生態保護知識,培育公眾環境責任擔當,越來越多的野生動植物“闖入”人們的“朋友圈”。

舜皇山片區發現中國特有囊瓣芹屬新種;兩江峽谷片區發現脆蛇蜥;崀山片區合歡盆距蘭首次被發現自然繁衍結果;黃桑片區發現肥螈……

如今,當地群眾懷揣共同期許,期盼加速推進南山國家公園設立進程,為家園構筑國家級生態守護屏障,使其在公園體系的浸潤中,綻放更加奪目的時代光彩。

(記者 何杰鋒)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