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山環水繞,南嶺逶迤,雪峰聳峙,資水貫流,歷史悠久。
這里人杰地靈,魏源、蔡鍔、魏光燾等一批歷史名人,誕生于這片熱土。
這里綠色浸潤,森林覆蓋率達60.65%,林業綜合指標位居全省前列。擁有1個世界自然遺產,3個國家自然保護區、4個國家森林公園、5個綠化模范縣、7個國家濕地公園,是全國擁有國字號以上生態名片較為齊全的地州市。
這里,是邵陽。2017年來,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奮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城市園林化、城郊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網化、社區庭院花園化、產業經濟生態化。兩年多過去,今日邵陽已初顯“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面,一幀讓邵陽人民有舒適感、歸屬感、自豪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高位推動 彰顯綠色發展之源
我市是全省重點林區市,林地面積1746萬畝,森林覆蓋率較高。城市外圍青山綠水,環境宜人,大林業、大生態為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是實施生態立市、建設美麗幸福新邵陽的重大政治任務。2017年,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決定舉全市之力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按照“一心、兩肺、三區、四帶、十園、百院”的規劃布局開展森林城市創建,按照“一山、一水、多線+九城增色、多點示范”的思路打造特色森林城鎮,推進城市園林化、城郊森林化、江河道路林網化、社區庭院花園化、產業經濟生態化,著力打造“城鄉一體、林水相映、林以城榮、城以林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發展格局。
去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動員大會,全市迅速掀起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推進全域綠化的熱潮。全市上下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各級各單位按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全力推進創森工作。市住建部門認真實施城區綠化提質工程;市交通運輸、公路部門狠抓公路和國省干道綠色通道綠化提質;市林業部門狠抓鄉村綠化;邵東市按照創森要求,狠抓義務植樹盡責率落實;新邵縣積極推動城區及鄉村綠化工作;隆回、武岡、新寧等縣狠抓鄉村通道綠化。
去年10月12日,《邵陽市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通過國家評審,得到國家級專家的高度肯定,標志著我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進入實質性創建階段。我市嚴格按照《規劃》要求,緊緊圍繞國家森林城市考核指標,一步一個腳印,一環緊套一環,以工匠精神推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在《規劃》的指引下,全市上下掀起了一個個“創森”熱潮。“四邊五年”綠色行動、城區綠化攻堅、綠色通道建設、水岸綠化、生態恢復、資源保護、美麗鄉村建設、林業產業提質、森林文化建設等九大生態工程闊步推進。
多點發力,堅守民生福祉之本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實事,更是難事,必須持之以恒抓重點、補短板、攻難點。我市大力推進“創森”工作兩年多來,多點發力,統籌推進,堅守民生福祉,改善生態環境。
如今,我市形成了市本級及所轄區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大部分縣(市)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已有新邵、隆回、邵東、武岡、新寧、邵陽、綏寧等7個縣(市)按照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和創建省級森林城市的要求積極開展創建工作,新邵還被全國綠化委員會確定為縣級國家森林城市創建試點縣。
全力推進鄉村綠化攻堅,將鄉村綠化重點從山上轉移到山下,狠抓生態廊道建設,加大對高速公路、國省干線、鐵路、兩岸沿線等地裸露山地補植補造,打造生態廊道景觀,啟動了武靖高速武岡段、二廣高速新邵、北塔段等生態廊道建設和500條通村通組道路兩側綠化。狠抓生態宜居工程,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開展村民的房前屋后、空坪隙地、村莊公共綠地綠化工作。啟動了168個秀美村莊、160個貧困村村部綠化、群眾房前屋后綠化工作。積極開展鄉鎮機關院落綠化和公共休閑地綠化,啟動24個森林小鎮示范建設,34個森林村莊建設。狠抓生態保護,加大對國家級、省級森林公園、濕地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保護監管,對全市2萬多株古樹名木進行掛牌保護。
城區綠化快馬加鞭,體育新城、體育大道、邵水河東岸風光帶、G55邵陽西連接線、岳飛紀念館游園廣場、立新路、資江兩岸新邵段、蓮荷公園等綠化基本完成;開展增綠補綠行動,老舊小區和社區公園提質改造行動等陸續開展,完成了紫薇公園南坡、蓮荷公園等地的綠化提質;完成了8個小游園建設任務;完成了15個機關單位院落的提質增綠。大力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送苗下鄉”等活動,對標對表拾遺補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市各級各部門本著“創森為民,創森靠民,創森惠民”的原則,統籌推進城鄉綠化美化,讓我市城鄉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自然生態美景不斷呈現。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全市天藍、水清、河暢、城綠的生態綠網已基本成型。這些生態紅利看得見摸得著,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攻堅克難 打造生態宜居之城
創森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內容多,標準要求高。在城市森林網絡、城市森林健康、城市生態經濟、城市生態文化和城市森林管理5大體系及產業發展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差距。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全力做好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市城區重點要做好邵水西路沿河風光帶、學院路、園藝路、紅旗渠、雙園路、城區補植補造、體育新城周邊路網、佘湖山至紫薇公園森林游步道等17個項目的添綠、添景、提質文章;市轄區城郊的G60、G55、S80及資江干流沿線等生態廊道要高質量建設,切實實施增綠擴量、提升森林質量、強化生態修復。
同時,完善村莊綠化建設。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鄉鎮、村綠地建設和村民庭院綠化,著力推進農村凈化、綠化、美化、亮化。縣市區將按照“村在林中、房在樹中、人在景中”的要求,積極引導群眾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因地制宜搞好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四旁”綠化,庭院綠化和村莊公共綠地建設。市直機關單位將通過“送苗下鄉”、義務植樹等多種形式指導好生態廊道所聯系的地塊、脫貧攻堅所聯系的村搞好村民房前屋后空地綠化、通村通組道路兩側綠化,努力再現“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
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堅持生態林業與民生林業并重,把發展林業產業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森林和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油茶、南竹、林下經濟和森林生態旅游等產業,努力實現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有機統一。持續推進以油茶、南竹為主的傳統特色產業提質增效,到2020年建成200萬畝油茶基地、300萬畝南竹基地。扶持壯大一批規模大、檔次高、品牌響的林業產業龍頭企業,積極發展森林休閑旅游,著力提高林業產業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大力推進生態文化建設,堅持大地種綠與心中播綠并重,加快森林文化主題園、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生態科普教育宣傳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生態文化觀念。加強宣傳,不斷提高廣大群眾植綠愛綠護綠播綠的生態文明意識,讓創森意識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老百姓推窗見綠、出門賞景、起步聞香,讓邵陽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這是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根本目的。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創森”兩年多來,我市加快推動了邵陽綠色發展的進程,使廣大城鄉居民逐漸感受了“綠色福利”和“生態紅利”。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站在新的時代節點,我市將擼起袖子加油干、凝心聚力抓落實,為打造生態宜居之城,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