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新寧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一)新寧縣近三年旅游產業發展表現
(以上摘自以上縣區國民統計公報)
為有效分析新寧縣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我們分別選取我省旅游發展快、成為國家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張家界市永定區和衡陽市南岳區同我縣旅游業發展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我縣在旅游人次和旅游總收入的總量上,差距較大。更重要的是,南岳區和永定區每年均保持15-20%左右的增長,而我縣近三年旅游業發展增速明顯放緩,至2019年已經接近零增長。
(二)新寧縣旅游客源及旅游消費基本情況
為更加精準掌握新寧縣客源和旅游消費情況,2017年4-6月,《新寧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編制組在新寧縣崀山景區和游客集中地隨機發放了1128份紙質調查問卷,回收1024份,其中有效問卷912份,經過對912份有效問卷進行系統分析,基本掌握以下相關情況:一是客源分布情況。游客基本以省內為主,邵陽市地區內游客(含新寧縣)占比高達75%,省內長株潭地區占比15%,省內其它地區占6%,省外以廣東、香港、廣西為主,僅占4%。二是消費水平情況。總體而言消費水平以低中檔為主體;51%的游客消費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的游客比重約34%,消費1000元以上的游客不到15%。三是出行時間分析。過夜游客所占比例較小;停留一天的游客占80%,停留兩天的游客占14.5%,三天或以上的5.5%。四是年?結構情況。來新寧的游客以青壯年為主;20歲以下游客占10%,20-50歲游客占75%,50歲以上群體占15%。五是游客對服務及設施建議情況。大部分游客認為我縣旅游產品吸引力以及設施、服務還有待完善,建議“景區門票價格”要調整的842人,占比92.3%,認為夜間旅游服務和設施不足的718人,占比78.7%;特色服務及旅游產品缺乏的630人,占比69%;景區餐飲服務需提升的627人,占比68.7%;交通便捷度需提升的572人,占比62.7%;需合理規劃旅游路線521人,占比57.1%。六是新寧旅游認可度情況。通過調查分析,來新寧旅游的游客近85%會向朋友推薦來新寧旅游,10%的不一定,5.33%的游客表示不推薦,整體認可度較高但仍需進一步提高認可度。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來新寧縣旅游的游客以省內為主,基本以邵陽為圓心,形成輻射圈并逐漸向外擴散,對省外的輻射圈較小,影響力不夠;產品單一,以傳統的觀光旅游為主,導致游客主要以中青年為主,對老人、兒童兩方面的人群吸引力不夠;旅游購物、娛樂配套不足,其它高吸引力的旅游產品缺乏,導致過夜游客比例偏低,整體消費偏低,游客的主要消費集中在住宿餐飲、交通、景區門票等必須開支的費用,而娛樂、體驗、購物等因供給不足導致消費增長有限;游客對新寧旅游的滿意度較高,但除崀山外其它旅游產品不足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游客滿意度,無進一步向其親友推薦的意愿。
(三)新寧縣旅游要素保障基本情況
在新寧縣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方面,總體來說仍處于發展階段。一是吃方面,主要以農家特色菜為主,味道鮮美、價格實惠。全縣有農家樂400余家,崀山十大名菜(崀山血醬鴨、鍋灰豬肝、夷江魚、三渡水土雞等)和十大小吃(新寧蕨巴粉、涼拌米粉、崀山涼粉)都值得品嘗,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但缺乏其他省市美食、西餐等,游客可選擇性少。二是住方面,全縣有星級以上酒店10家,其中崀山宏基華天酒店為最好酒店(目前未評星),三星級酒店有崀山宏基酒店、丹霞賓館、天斛大酒店3家;二星級酒店有小百花賓館、鴻鑫大酒店等8家。精品民宿有戴先生酒莊、太陽谷專家樓、近田民宿等10余家,商務型賓館和家庭旅館約500余家;基本上可以保障游客住宿安全舒適。三是行方面,長沙、邵陽方向游客可以從洞新高速直達新寧或從白倉下高速再走邵新公路到新寧,桂林、資源方向游客可從資興-洞新高速到新寧。乘車可以乘高鐵到邵陽南、東安東、桂林北再坐大巴到新寧。或乘飛機到武岡機場、長沙機場、桂林機場再坐大巴到新寧;但外部交通可進入性仍需提高;內部路網更有待提升。四是游方面,來新寧旅游核心景區是崀山,門票分A線和B線兩種,B線門票136元,包括八角寨、天一巷、辣椒峰、紫霞峒等四個主要景點;A線門票186元,除以上四個景點外另加夫夷江漂流。此外,新寧的主要景點還有玉女巖、滿師傅生態文化產業園、風神洞-天坑、宛旦平紅色旅游區等。五是購物方面,新寧的旅游產品主要以“吃”為主,有滿師傅豆腐干、家家紅罐頭、新寧臘肉血耙、崀山臍橙、崀山蕨巴粉等,此外,新寧根雕竹藝相對有地方的藝術特色,保健產品不多,有品位、上檔次僅崀山鐵皮石斛、膠股蘭茶葉等。六是娛樂方面,新寧娛樂業發展相對滯后,除崀山民俗篝火表演有地方特色、值得參與外,其他KTV、茶樓、足浴等沒有地方優勢。
綜上可知,不管從新寧縣的旅游產業各項指標數據、目前全縣旅游市場,還是要素保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我縣旅游產業正遭遇發展瓶頸期。
二、制約新寧旅游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新寧生態宜人,風景秀麗,旅游資源優異,文化底蘊深厚。一方面,有8大類27亞類66種449處旅游資源。A級景區有8個,其中崀山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3A級景區有玉女巖景區、滿師傅生態文化產業園、風神洞-天坑景區、宛旦平紅色景區、劉氏宗祠景區等5個,2A級景區有鯉溪漂流景區和夫夷侯國景區。另外有舜皇山國家自然保護區、黃金牧場以及赤木湖、三渡水牌樓、十萬畝臍橙風光帶等一系列旅游資源。在另一方面,新寧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西漢立夫彝侯國,南宋紹興25年(公元1155年)置新寧縣。宋有抗金英雄楊再興隨岳飛英勇奮戰,明有兩廣總督李敏助鄭和七下西洋,清有安徽巡撫江忠源、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劉坤一等朝廷重臣名震朝野。境內的人文景觀、文物古跡非常豐富。有10萬年前的獼猴頭骨化石出土,4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遺址,歷代農民起義的古戰場城堡,江南明清風格大型民居建筑群落,晚清重臣的宗祠墓葬。古廊橋、古寺廟、古碼頭、古遺址、古碑刻等,各具特色。
所以,從某種層面上講,新寧旅游及其產業發展,完全可以定位為,依托奇特的丹霞地貌、優越的環境資源及良好的生態系統、水資源、森林資源和文化資源,建成融觀光游覽、度假休閑、娛樂體驗、康體保健、歷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國際旅游圣地;在發展上應該還是大有可為的朝陽產業。那么,新寧旅游同其他相同層級的景區相比,為什么在發展上又舉步維艱甚至是倒退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此作了上述較為詳盡的分析,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旅游產品單一。旅游產品單一是制給新寧旅游的主要原因。目前,新寧除了崀山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具有高吸引力外,沒有其它4A級以上的高等級景區,5個3A級景區的配套和產品吸引力較低。同時,產品創新不足,缺乏高水平的研發團隊,團隊注重產品創新不夠;產品單一陳舊,導致沒有二次消費品。目前崀山景區單一的爬山觀光已明顯不能滿足當前游客多元化需求,游客印象中來新寧旅游除了爬山之外還是爬山,高品級的旅游資源開發和包裝嚴重不足,除崀山外沒有第二個支撐點是新寧旅游發展待突破的最大瓶頸點,亟待開發娛樂、體驗、休閑、度假等一體化、差異化、高吸引力的旅游產品。
(二)內外交通不暢。對交通統籌開發力度還不夠,外部交通方面,雖然近年來進出新寧縣交通有明顯改善,但相比省內如張家界、衡山、岳陽樓、韶山等5A級景區,新寧的交通可進入性差距還非常大,規劃經過新寧的興永郴鐵路仍存在變數、懷桂高鐵過新寧線路希望很小;武岡機場屬小型機場難以帶動旅游,洞新-桂林高速客流量較小、新白、永新、新新高速至少需4年后才能拉通,近幾年新寧的外部交通可進性難以得到實質性改善。內部交通方面,東西部鄉鎮道路交通連接仍然不順暢,江黃公路、官舜公路以及石煙旅游循環公路等工程推進緩慢。A級景區可進入性差,宛旦平、風神洞—天坑、劉氏宗祠等3A景區仍未通三級公路,風景道、綠道、騎行道等旅游公路嚴重缺位。
(三)縣城形象品位較低。縣城建設與旅游城市定位還有較大差距,決策層和行政管理部門對旅游城市的認知還不夠。在外來游客的眼中,形象仍然較差,“一流的景區(崀山),不入流的縣城”,“ 進了縣城是差、臟、亂、出了縣城哪里都好看”。街道亂,亂停亂擺亂放、占道經營嚴重,城區管理落后;街道建筑風貌不協調不統一,沒有成熟、形象好的旅游街區;游客晚上沒有逛街購物休閑的去處,沒有旅游縣城的氣息。
(四)營銷推廣不力,專業化程度不高。2010年8月,中國丹霞申遺成功,崀山知名度得到了明顯提升,通過幾年的營銷推廣,逐漸在全省以及國內部分客源地提升了知名度,但是,相比張家界、桂林、鳳凰等周邊國際知名景區,崀山知名度不高,其影響力主要局限于省內以及周邊地區。一是宣傳定位模糊。目前崀山的宣傳定位不明確,游客普遍對崀山的印象仍然是奇特、壯觀、美麗等,“浪漫崀山”主題已經宣傳了多年,但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游客游完崀山后很少有人認可,認為崀山和浪漫沾不上邊,此主題是否適合?同時,崀山旅游宣傳力度有限,宣傳策略上缺乏靈活性和多樣性,覆蓋面不廣范,輻射度不大。以上問題造成新寧的整體旅游品牌形象不明確;二是產品包裝整合不力。由于營銷力度不夠以及交通不夠便捷等多方面原因,省內外旅行社未將崀山與周邊桂林、鳳凰、張家界、衡山、韶山等著名景區和市內南山牧場、黃桑、白水洞、云山、嗨花弄等景區以及縣內的滿師傅、玉女巖、風神洞-天坑等景區進行有效產品組合,單一的崀山旅游對外吸引力有限,難以形成疊加式的綜合效應,游客游完單一的崀山后感覺收獲有限,滿意度有待提升;三是營銷推廣方式單一、成效不明顯。我縣的旅游營銷基本上還是以崀山的營銷為主,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發布宣傳廣告、對接客源地旅行社、活動營銷等,宣傳廣告設置較少投入有限宣傳不夠;對市場的研究不足,分析不準確;營銷渠道固化,對客源地的營銷因優惠政策吸引力不夠,市場開拓不力;營銷活動吸引力有限,近幾年的活動營銷主要以崀山臍橙節、瀟湘100越野賽、光棍節等,缺乏“引爆點”。
(五)旅游配套服務不足。一方面全域旅游硬件配套不足。沒有縣城的旅游集散中心,汽車站沒有旅游接待和咨詢等功能;沒有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游客在智慧旅游的便捷度和相關服務獲得不足;旅游循環交通的便捷度不夠,從車站到景區、景區到景區之間的公共交通便捷度不夠;另一方面旅游要素配套不足。高星級酒店缺乏,住宿餐飲整體接待以中低端為主。旅游社的數量多而規模小,服務質量不高。旅游購物發展滯后,缺少高端的、獨特的、有文化內涵、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與其他旅游目的地旅游商品同質化嚴重,對游客吸引力不夠;休閑娛樂方面仍以傳統的KTV、足浴、茶樓等同質化服務為主,沒有地方民族特色且吸引力不高。此外,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在旅游項目的招商政策、資金和配套上明顯不足,沒有充分發揮政策和資金的撬動作用,未能吸引到真正有實力、專業的旅游開發公司來新寧開發高品質景區、溫泉酒店、旅游街區等。
(六)旅游與文化融合不深。旅游文化方面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沒有將自然風景與文化有效結合起來,在游客的感受中,崀山的美景就只是美景,沒有感人的故事和悠久的歷史與其相伴,旅游完崀山后,在游客心中沒有留下更多更有內涵的東西。此外,地方特色文化演出常態化,難以讓游客在白天爬山之后有另外一種文化享受。
(七)旅游人才缺乏,服務水平不高。不拘一格引才、用才的機制還不完善,因才用人環境還不優;全縣旅游行業從業人員收入整體偏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夠。本地具有高學歷、高技術水平的旅游人才大都因收入問題走向外地旅游發達地區就業,而外地的高端旅游人才更是難以引進。新寧旅游從業人員大都只具有大專、中專甚至高中以下文憑,整體素質不高,服務水平相對較低。
三、對突破新寧旅游產業發展瓶頸的幾點建議
(一)多元化開發旅游新產品
1.充分開發和利用夫夷江,使夫夷江系列旅游產品真正成為新寧旅游的一大支撐點。主要以夫夷江為紐帶,將縣內重要的旅游觀光、民俗文化、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等功能核心串聯起來,形成濱水觀光及生態休閑度假區。以建設夫夷江防洪堤建設工程為契機,做好水文章,打造夫夷江沿江風光帶。一是加快恢復夫夷古八景,恢復建設老城區。沿江建設一兩座廊橋,建設沿街旅游特色仿古購物街區,集聚人氣,沿江布置燈光夜景;二是在觀瀑區域筑壩攔水,抬高水位;在城區段兩岸建設休閑游步道和娛樂設施,并完善公園配套,使其成為游客夜晚散步的好去處,同時整理河道,打造游船夜游夫夷江等旅游產品。三是從崀山北大門以下,經過新寧城區、順流直下,打造一條或多條機動船漂流的線路,將北門犁頭灣放生閣、新寧古城、宛旦平紅色旅游區、白沙古鎮、黃龍柳山、沉水、赤木湖等景點有機地串聯起來。
2.再打造3個以上4A級旅游景區,使其成為崀山旅游的重要支撐。一是將滿師傅生態文化產業園提質改造,進行硬件設施和軟件服務的提升。以博物館為核心,提升配套地方特色演藝和餐飲、購物,打造省級國家級的旅游研學基地(目前為市級),提質升級成4A級景區;二是在縣城或崀山附近打造娛樂體驗休閑度假型的高品質4A級以上景區。可以在縣城或崀山周邊(不宜在崀山世界遺產保護區和舜皇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內,以避免因土地紅線問題項目難審批)二十分鐘車程內選擇依山傍水適合建設的地段進行優化選址,招商建設大型水上樂園、游泳館、親子娛樂場并可逐步拓展配套其他娛樂、演藝、民宿、度假等大型旅游綜合體項目;三是開發黃金牧場、麻林水庫等,打造露營、度假等方向的高品質景區,成為承接崀山5A景區和南山國家公園的旅游點;四是全面開發北部旅游圈。提質升級風神洞-天坑景區,完善基礎設施,開發娛樂休閑、親子體驗、康養度假等旅游產品,打造4A級旅游景區,同時加強桂山櫻花基地和釣龍巖的開發,并將一渡水西坊、三渡水牌坊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環形旅游精品線路。
3.引導開發多元化服務為主的旅游產品。大力發展“旅游+特色農業”,建設好黃龍臍橙國家農業公園,加強赤木桃花鄉村旅游度假區、桂山花海生態旅游區、黃金梅花鹿休閑莊園等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促進“旅游+健康”融合發展,建設休閑康養度假區;開發溫泉度假酒店、地方演藝中心、大型實景演出、紅色旅游體驗、五星級農家樂等,使其成為崀山旅游的有力補充。
(二)全面提升內外交通。一是鐵路方面,要做好邵陽南、東安東、桂林北等高鐵連接新寧的各項配套服務,包括車站的宣傳、給游客帶來便利的設施及標識標牌、積極銜接開通火車站到新寧的快巴等,同時要積極向上爭取懷桂高鐵過境新寧,興永郴鐵路盡早建設。二是高速公路方面,加快推進新白、永新、新新三條高速公路建設,力爭三至五年內全部順利通車,使新寧融入高速公路整體布局。三是內部交通方面,要加強內部循環交通建設,加快江黃公路、官舜公路、石煙旅游公路等公路建設,提質建設3A級以上景區的通景公路,提質擴寬鄉村公路,建設步道、騎行道、綠道、風景道等。四是要加快旅游專用道路建設,開通多條通達景區的公共交通線路,不斷完善內部交通。
(三)加強縣城規劃建設和管理。一是縣城的規劃和建設,要植入崀山旅游元素,規劃好新城區新街道,并嚴格按照規劃實施,保持建筑風貌的統一;規劃旅游休閑街區,確保后期打造的新城區片區按照旅游縣城的格局進行規劃建設。同時將夫夷江城區段打造成旅游休閑片區。二是老城區以及原建成的街區的改造,要統一改造街道風貌,改造道路市政設施,并選擇性的將游客集中的街道改造成旅游商業街區,全面提升縣城基礎設施,提升旅游縣城形象;三是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借鑒學習其他發達地區等先進管理經驗,在兩三年內將新寧縣城的綜合管理進行質的提升。
(四)加強營銷推廣力度。一是明確宣傳定位。如果繼續以“世界遺產 浪漫崀山”為宣傳定位,一定要做透“浪漫”文章,要在游崀山的線路中,策劃和包裝產品,如“山盟”愛情宣誓、金婚銀婚紀念等系列產品,可以加上“登九九天梯,愛情天長地久”、“情人谷”、“山盟石前愛情宣誓儀式”等一系列體驗性活動。如果不做浪漫品牌,就需要再做一個更有吸引力的全面策劃,重新進行宣傳定位,更改宣傳口號;二是加強旅游產品的整合。要充分發揮崀山在大湘西生態旅游圈的紐帶作用,開發建設“張崀桂”黃金通道,將崀山與周邊桂林、鳳凰、張家界、衡山、韶山等著名景區和市內、縣內有吸引力的景區景點進行有效產品組合,形成疊加式的綜合效應,進一步提升游客的滿意度;三是加強營銷推廣力度。全面加強網絡等媒體、戶外廣告等宣傳,策劃新的“引爆點”,全面提升崀山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可采取以由近到遠,層層推進的方式,加強區域市場的開拓,要做到開拓一片鞏固一片。要根據市場開拓的需求,針對性地制定營銷政策,特色是要加大客源組團社的政策支持力度。
(五)加強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要強化“旅游立縣”發展理念,要圍繞旅游來規劃項目和產業,推動旅游項目落地落實。二是要優化旅游營商環境,在用地和審批方面,要優先保障旅游開發用地,要制定相關政策或簽訂協議,在項目建設推進過半后可以對購買土地的資金適當進行部分返還獎補,并在規劃、選址、環評、立項審批等環節要盡可能開辟綠色審批通道,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三是財政獎補的支持。建議每年提取縣財政收入的3-5%,安排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對重點文化旅游招商項目的建設、人才引進、品牌創建等進行獎補支持;四是相關配套的支持,對于重點文化旅游招商項目的建設,在市政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強力支持。
(六)全面提升旅游配套服務。一是加快全域旅游硬件配套建設。要盡快規劃建設新寧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以新規劃的縣汽車北站為依托,完善相關功能,補充規劃建設為縣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以回龍汽車站為依托,在旁邊規劃縣域副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同時,要加快建設全域旅游大數據中心,全面建設和完善智慧旅游系統及相關設施。不斷完善旅游標識系統,實現游客不管從自駕、轉乘車都能憑旅游標識系統輕松到達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二是不斷完善旅游要素配套。要加快推進高等級酒店如君瀾酒店等建設,并加強對星級酒店、商務酒店、連鎖酒店的指導和管理,全面提升酒店服務質量和水平。要招商和引導建設高端民宿、農家樂,帶動全縣普通農家樂、家庭旅館向品質化提升,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務質量。要引導旅行社向集團化、品質化發展,加強旅游市場監管,規范旅游服務。要不斷開發吸引力高、具有崀山特色的旅游商品,打造品質型旅游服務街區,引導和規范旅游購物場所的發展,同時還要對休閑娛樂場所發展加強引導,不斷增加特色有吸引力的休閑娛樂產品。
(七)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只有跟文化充分融合,才能給游客以心靈的感應,顯現出其更強的生命力。一是可以將劉氏宗祠、一渡水西坊、三渡水牌坊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有吸引力的旅游產品。二是要不斷挖掘新寧歷史文化,可以將夫夷古都文化、湘軍楚勇文化、舜帝德孝文化、瑤鄉民俗文化、紅色文化等進行充分挖掘,將其內涵充分植入到相應的旅游產品中。三是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引導開發相應旅游商品,植入游客互動和體驗等元素,提高游客的參與和互動性。同時,加強地方特色演藝場所的扶持,進行常態化演出,引導開發有地方特色、有文化內涵、有吸引力的節目來聚集人氣。
(八)加強旅游人才引進、培養和培訓。旅游從業人員整體服務水平是旅游服務的核心,要制定人才引進專門政策,在落戶、住房補貼、子女上學等方面提供優厚的政策支持。要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和培訓,每年要安排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并聯合省內知名院校以及縣職校組織酒店、餐飲、導游等相關旅游從業人員的培訓,全面提升全縣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作者:余達 郭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