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永,隆回縣羊古坳鄉趙家沖村人,1970年7月生,中共黨員。袁隆平超級稻高產攻關試驗項目實施人、隆回王化永超級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起人,帶領鄉親們在羊古坳鄉進行高產攻關,從2009年至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超級稻畝產世界紀錄,被人們稱為“水稻王”。
響應政府號召,回鄉種田
憑著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拼勁,在磚瓦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王化永于1999年承包了隆回縣茶山磚瓦廠,經過幾年的經營,成為了腰包小鼓的“永老板”,被同行一致推舉為隆回縣磚瓦協會會長,并于2007年當選為隆回縣人大代表。從2005年開始,王化永的家鄉羊古坳鄉承擔了袁隆平院士超級稻高產攻關任務,但連續4年都沒能實現國家科技部“863”計劃超級稻畝產830公斤、860公斤、900公斤目標。這個關口,羊古坳鄉黨委政府尋思原來農戶分散種植的模式無法做到管理一致,很難突破高產目標,必須尋找一個有心又有實力的“大戶”集中種植,才有可能實現目標。于是他們找到了王化永,想請他“撐頭”搞高產攻關試驗。當王化永了解到超級稻高產攻關的重要意義和袁隆平院士的殷切期望后,覺得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響應政府號召,不能推卸責任,不顧企業員工、親友們的反對,毅然賣掉了生意紅火的磚瓦廠,在羊古坳鄉雷峰村承包了108畝連片水田,回鄉種田。
埋頭高產攻關,創造奇跡
從工業到農業, 半道“轉行”的王化永深知要實現高產攻關目標,必須埋頭苦干。他虛心拜農業專家和種田能手為師,學習書本技術資料,遵循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良種、良法、良田”栽培技術原則。為實現塊田大面積平衡生長,王化永對待生產種植總是一絲不茍,把超級稻當成自己的妻子兒女, 白天在稻田里查看禾苗長勢,捕捉害蟲,晚上就睡在稻田邊。功夫不負有心人,2009年種植的108畝超級稻畝產達到841公斤,超過了“863” 計劃第一期目標830公斤,創下了全國大面積單產最高紀錄。有了第一年經驗的王化永更加注重細節,他說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就是要不斷開拓創新。在施肥方面,全部采用有機肥;在病蟲害管理方面,除了使用專門的低毒、環保農藥之外,更多使用了土方法配成的土藥方,有效地保護青蛙、蜘蛛等田間有益生物。2010年畝產872公斤,2011年926.6公斤,2014年突破了畝產1000公斤,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高產奇跡。
帶領鄉親攻關,共創豐收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王化永一心想著要讓更多的農民兄弟“會種糧、愛種糧、種好糧”,思考著如何將自己的種糧經驗形成“豐產模式”,帶動鄉親們增產增收。2012年,王化永以農業模范和科技示范戶的特殊“身份”組建了“超級稻推廣技術服務中心”和“超級稻種植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優勢,帶領技術團隊無償為種糧鄉親們提供技術服務,開設“田間課堂”,實行統一選用優良品種、統一催芽育種、統一播種時間、統一規格插秧、統一用肥用藥、統一曬田管水、統一收割收貯,并定期開設培訓班,發放農業預報資料,全面指導鄉親們按照“良種、良肥、良藥、良態”的科學種田方法共同進行高產攻關,合作社以高于市場價30%的價格對稻谷進行收購加工,讓種糧農戶零風險,真正帶動和服務鄉親增產增收致富,大大提高了農戶種糧積極性。至今王化永組織的超級稻專業合作社已經覆蓋了羊古坳鄉的20個村,超級稻種植面積8000余畝,平均畝產量較3年前提高了25%,帶動了鄉親們共同豐收。
王化永始終以一名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政府需要時,放下一切投身高產攻關,掌握技術后無償提供給人民,帶領廣大鄉親們共創豐收,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