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描繪了未來五年的宏偉藍圖,催人奮進。”邵陽縣委書記袁勝良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邵陽縣將深入學習貫徹此次黨代會精神,堅定不移沿著市委指明的發展方向,立足縣情、民情,大力實施“三興三區”戰略,打造“一城一帶一湖一園”四大增長極,真抓實干,奮發趕超,在建設現代化新邵陽的新征程上,貢獻邵陽縣的智慧和力量。
打造“一城一帶一湖一園”四大增長極。“一城”,即依托將要興建的呼南高鐵邵陽縣客運站,把邵陽縣高鐵新城打造成“縣城新中心、發展新支點、產業新高地、未來新家園”;“一帶”,即依托邵塘大道,承接產業轉移,打造邵塘大道經濟帶、生態文明觀光帶、鄉村振興示范帶;“一湖”,即依托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加快與縣城融城步伐,將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打造成生態文明實踐示范基地和省內旅游目的地;“一園”,即做強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壯大提升新材料汽配“一主一特”兩大產業,打造中西部地區新材料園、汽配谷,創建省級“五好”園區。
具體而言,一是在黨的建設上開創新局面。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長效機制,充分發揮縣內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五龍嶺烈士公園等紅色資源優勢,在傳承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進力量。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嚴格按照“嚴字當頭、全面從嚴、一嚴到底”的要求,一以貫之、堅定不移狠抓干部作風建設。以爭先創優為目標,在全縣深入開展“一爭二提三主動”大討論活動,厚植“跨越發展、爭創一流,比學趕超、奮勇爭先”的干事創業生態,讓主動擔當成為一種常態,讓主動服務成為一種習慣,讓主動落實成為一種氣候。
二是在產業發展上邁出新步伐。邵陽縣將舉全縣之力,做大做強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點圍繞新材料、汽車零配件制造“一主一特”產業,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大力引進、培育產業鏈上下游項目,推動產業聚集發展。打造產值超百億的產業集群,成為中西部地區新材料園、汽配谷,成功創建省級“五好”園區,真正讓園區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打造“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聚集區”,實現“興園強縣”的目標。
三是在鄉村振興上闖出新路子。牢牢抓住防止規模性返貧這個重中之重,著力解決補齊農村發展短板這個急中之急,積極破解增強農村自我發展能力這個難中之難,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以建設中國油茶科創谷油茶鮮果加工與交易物流示范基地、天子湖國家濕地公園為契機,培育壯大基于生態優勢的現代化農業、林業、旅游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鄉村產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四是在基層治理上創造新經驗。全面推行“微網格”治理模式,綜合運用微網格、微信群、微喇叭“三微”手段,充分發揮微網格的觸角和探頭作用,全面提升基層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數字技術賦能,整合多個信息系統平臺功能,打造集治安防控、城市管理、智慧黨建、安全維穩于一體,覆蓋縣、鄉、村三級的綜合信息平臺。深入推進依法治縣,下大力氣化解信訪積案,積極防范金融風險,筑牢疫情常態化防控防線,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堅決打贏禁毒和反電詐人民戰爭,爭創全省乃至全國平安縣城,把邵陽縣打造成“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先行區”。
五是在縣城建設上展現新形象。緊緊圍繞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指出中心城區南延的發展方向,搶抓呼南高鐵在縣城興建客運站的大好機遇,高標準規劃建設高鐵新城,推動城區沿邵塘大道與邵陽市區融城融合,打造一條產業經濟帶、生態文明觀光帶、鄉村振興示范帶。在高鐵新城、振羽新區、老城區布局一批城市精品樓盤、商貿綜合體,建設一批公共文體休閑設施,改造新建一批水、電、路、氣、雨污管網,解決一批“學位、床位、廁位、車位”,把縣城建設成宜居宜業宜商的現代化新城,全面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質,推進縣城消費升級,充分釋放邵陽縣內需潛能,實現“興城活縣”的目標。
(邵陽日報記者 艾 哲 通訊員 劉愛陽 彭 哲 劉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