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車位解決停車難問題
邵陽新聞網12月2日訊(通訊員 張雪珊 易聲明)“小區環境變好了,停車難的問題也解決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舒適了”。12月1日,邵陽市雙清區麻子洼社區78歲的居民陳先軍老人,看到改造后的老舊小區環境煥然一新,喜笑顏開地說。
雙清區是邵陽市的老工業基地,老舊小區多,群眾呼聲高,改造難度大。為切實解決老舊小區居民迫切關心的房屋漏水、消防通道不暢、停車難等問題,實現房屋居住安全、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節能改造落實到位、環境整潔美觀的整治改造目標,雙清區今年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工作要求,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績效考核、民生實事考核的“一把手”工程來抓,明確以片區化方式組團快速高效解決改造工作中的疑難問題,整體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區住房城鄉建設局經過深入摸底,將轄區范圍內的304個老舊小區共3708棟69242戶555萬平方米,全部納入國家項目庫,出臺對相關管線單位、街道辦事處以獎代投政策,充分調動各方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積極性。
昔日的老舊院落煥新成為幸福家園
該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充分運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讓群眾全程參與改造方案制訂、實施、驗收(評價),實現老舊小區改造由“為居民端菜”向“由居民點菜”轉變,實現老舊小區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通過組織各街道、社區、小區(院落)利用院落樓棟居民懇談會等多種形式,圍繞改不改、改什么、改后怎么管、拆違拆圍拆廢、加裝電梯需求等內容,全面收集居民群眾意見,精準發力解決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取得人民群眾的廣泛信任和配合參與,確保每個在改造的小區(院落)居民支持率100%,改造后的群眾滿意率100%。
在改造內容的統籌協調方面,雙清區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城市生態修復及污染防治攻堅等要求,確定面貌改觀、房屋修繕、設施改造、秩序升級等四大方面18個小項改造內容,圍繞“老幼站廁園、科教文衛體”十大元素,統籌考慮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光纖入戶,實現應改盡改,能改則改,60余臺電梯已安裝或計劃安裝,實現光纖入戶近15000戶。落實交通有序小區改造、綠色社區創建和海綿城市建設,改造后的小區基礎設施提質、休閑健身場所完善、生活環境快捷便利、居住環境綠色環保、交通秩序安全有序。改造后的八路軍駐湘通訊處舊址與周邊院落交相輝映,為當地及周邊地區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提供活生生的黨史學習現場。據不完全統計,一年來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員多達15萬余人次。
為構建長效機制鞏固改造成果,雙清區把老舊小區改造長效治理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有機結合,突出在基層黨組織引領下的群眾參與改造和自治管理,通過成立社區基層黨組織、建立業主委員會或自治小組,充分發揮居民的自治能力和聯系政府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黨建引領、政府引導居民自我管理的機制,提高防范突發事件的能力,做到共建共享,群防群控。目前全區改造完工的50個老舊小區,全部落實了后續管理和長效治理,其中近半數已改造完成的小區成立了業委會,義務或有償選舉聘用基層小區管理者,協助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生活秩序建設、文明創建、衛生管理、綠化建設、健身活動管理、鄰里糾紛調解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此基礎上,雙清區多措并舉籌集資金整合資源,鼓勵社會資本及金融機構投入老舊小區改造資金5000多萬元,居民籌集資金近1000萬元,105個老舊小區改造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擴、改、新建增加養老活動場所5000平方米,增加幼兒園學位近3000個。創新引進民營企業參與投資改造建設,因地制宜修建“智慧停車場”,增加停車位3600個,從根本上解決了停車難的問題,為城市發展補足短板、添足動力,也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成為“溫馨港灣”帶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