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項目“花鼓戲”經典曲目《劉海砍樵》
邵陽新聞網6月14日訊(通訊員 張雪珊 蘇淵)為更好地傳承發揚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文化“活”起來,6月13日至14日,雙清區2022年“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雙清區洛陽洞小學等4所中小學開展非遺技藝展演,給師生們送上了一道非遺文化大餐,讓非遺文化有機融入少年兒童日常學習生活,實現非遺文化保護與青少年文化教育的有機銜接。
活動期間,雙清區深入挖掘非遺助力鄉村振興、非遺與旅游融合發展、非遺進校園等方面的典型實踐,開展了雙清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場展演及非遺保護成果圖片展。
展演中,《劉海砍樵》、《摸泥鰍》等非遺民俗節目吸引廣大師生觀賞、體驗非遺技藝,傳承中華文明。各非遺傳承人通過現場制作、現場教學等方式,為廣大師生揭開非遺項目的神秘面紗,全面展示近年來雙清區非遺保護成果。活動現場還展出非遺項目圖片20多幅,包括省級非遺李氏八極拳,以及所有區級以上非遺項目,涵蓋了音樂、武術、傳統制作技藝、民俗文化等多種類型。
展演過程中,同學們在演員的指導下,登上舞臺沉浸式體驗繡花的戲曲動作,翻書、穿針、繡花等一個個經典動作,讓同學們領略到了戲曲藝術的魅力,極大地激發起了學生們對非遺技藝的的濃厚興趣。
小學生現場體驗繡花、擺手等戲曲動作
近年來,雙清區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全面發揮資源稟賦優勢,以非遺展演、技藝傳承、論壇講座等文化服務活動積極推動非遺傳承、強化文物保護、促進文旅融合,并通過設立非遺工坊、非遺傳承示范基地等形式將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轉換為經濟優勢,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呈現出系統保護、扎實推進、提質增效的良性發展態勢。
目前,雙清區已建立起省、市、區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截至2021年底,全區普查登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8個,其中 八極拳(李氏八極拳)項目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另有5個“非遺”項目人選市級“非遺”名錄、1個“非遺”項目入選區級“非遺”名錄;擁有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3人;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1個。
下一步,雙清區將進一步加大對非遺工坊和廣大傳承人的扶持力度,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和文明創建作為工作目標,以非遺工坊及保護傳承基地作為重點發展支持對象,開展形式多樣的線上線下主題活動,讓人民群眾共同參與非遺保護,大力推動非遺保護與傳承,激發全社會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編輯:高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