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宗科
“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近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的“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
“十四五”規劃綱要要求“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明確提出,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制造業決定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制造業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為農業、服務業提供原料、設備、動力和技術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新征程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重任在肩、時不我待。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創新之源。“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要堅定不移把制造業和實體經濟做強做優做大”“加快建設制造強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作出重要部署。近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產業體系更加健全,產業鏈更加完整,實現量的穩步增長和質的顯著提升,綜合實力、創新力和競爭力邁上新臺階,有力夯實了經濟發展的根基。
創新者強,創新者勝。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靈魂所在。近年來,“蛟龍”潛海、雙龍探極、C919試飛、“嫦娥”攬月、“北斗”組網、“九章”問世,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不斷攀上新高度。實踐證明,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發展先機。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依靠創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才能在產業鏈上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和未來。
千秋偉業,人才為本。夯筑制造強國之基,持續推動科技創新,核心在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復興迫切需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的人才。遍覽近年來我國各項超級工程,時時處處都閃現著技能人才的身影。當前,我國正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緊缺技術人才的需求日漸加大。加大制度創新、政策供給、投入力度,完善落實技術工人培養、使用、評價、考核機制,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完善技能人才激勵政策,讓更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方能更好托舉制造強國建設。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制造業實力的顯著增強,有效提升了供給體系質量,提高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效益。但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國際競爭更趨激烈。站在新的起點,牢牢把握制造業這一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堅定不移推動制造強國建設,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必將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提供強有力的戰略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