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偉
近年來,以快遞、外賣配送、網約車、網約貨車、網絡主播等為代表的新業態平臺企業發展迅猛,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吸納就業的新藍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關注新業態發展,堅持網上網下結合,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服務好、關愛好、團結好這類群體,對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提升意義重大。
當前,各地黨組織積極開展行動,持續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如出臺相關政策文件、建設各類“解憂”又“創優”的驛站、提供“走新”又“走心”的暖心舉措等,解決了新就業群體最直接、最迫切的困難,讓他們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黨建工作是一場攻堅戰、持久戰,不能一蹴而就。新就業群體數量多、流動大、管理難,單純照搬走訪慰問、贈送“暖心禮包”等做法,只能解一時之困,抓不穩、行不久、落不深,時間一長就可能前功盡棄。要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和耐心韌勁,要找準切入點和著力點,謀長遠之計,謹防“運動式”“走過場”。
新就業群體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勞動關系不明晰,保險繳納不齊全,個人利益難以得到充分保障。實際上,關心關愛是否“真”,解難紓困是否“實”,身處其中的新就業群體最有發言權。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個人在成長,各級黨組織要拿出授之以漁的實招硬招,反復深入調研,分清群體類別,了解真實訴求,采取精準滴灌,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授之以漁,就要解決新就業群體收入與付出不匹配問題,通過高質量的黨建工作推動新就業群體的高質量就業。新就業群體職業晉升路徑窄、發展方向少,加之學歷普遍不高,競爭力較弱,轉行困難,要打通其職業發展“中梗阻”,就要從根本上實施“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探索完善多維職業體系,引導新業態企業重視隊伍建設、培養和管理,聚焦勞動者權益保障、技能提升、職業發展等“軟件”上,并利用屬地職業技術院校等教學資源,開設專業定向委培班,創新培訓方式,定制技能培訓課程,為新就業群體提高綜合素養、增強造血功能、拓寬成長路徑、匹配更多崗位創造更多機會、注入更強動力、營造更優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