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值守線上問診、深入農村、社區一線“送醫上門”……疫情防控新形勢下,湖南多地突出發揮“網格化”家庭醫生團隊作為“基層首診、保健康、防重癥”守門員的作用,努力保障特殊時期不便出門的重點人群的就醫用藥需求。
“我現在燒已經退了,但咳得越來越厲害,會不會出現‘白肺’?能不能請你過來看看?”2022年12月31日上午,湘潭市五里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熊海波接到“老病患”左大爺的求助電話,便立即趕到他家中,為他診療并疏導焦慮情緒。
80多歲的左大爺中過風,還患有冠心病,前段時間感染新冠病毒后,出門看病買藥成了難題。作為左大爺的簽約家庭醫生,熊海波每天打電話詢問他的健康狀況、囑咐用藥,并定時上門送藥,為老人做健康監測。
湘潭市五里堆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熊海波(右)上門為社區老年居民進行健康監測。(受訪者供圖)
“轄區有基礎病的老人多,許多高齡或失能的老人不便出門,還有老人擔心這段時間出門看病被感染。”熊海波告訴記者,去年12月份以來,他所在的家庭醫生團隊24小時值守,在線回應居民問醫需求,對有需要的居民“送醫上門”。
湘潭市衛健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當地基層醫療機構已組建453個家庭醫生團隊,下沉至1269個社區網格,為網格內重點人群提供遠程指導或上門醫療服務。
2023年1月1日,在湖南省冷水江市中連鄉巖里村,村衛生室負責人、家庭醫生譚建輝正忙著走訪村里有獨居老人、留守兒童的重點家庭,為他們進行基礎診療,指導用藥和“陽”后的家庭消殺,并發放免費“防疫健康包”。
“這些天每天上午在村衛生室接診,下午和晚上到村民家中看病,一天要走訪十幾戶家庭。”譚建輝告訴記者,巖里村地處偏遠,人口多、面積廣,加之寒冬天氣村民出行不便。隨著疫情感染人數增加,為保障老人和小孩的就醫用藥需求,他在村衛生室接診之余上門行醫。
湖南省冷水江市中連鄉巖里村衛生室負責人、家庭醫生譚建輝(左)正在村民家中進行診療。(受訪者供圖)
前幾天深夜,村里10歲的留守兒童小譚突然發高燒,并出現驚厥癥狀。得知情況后,譚建輝拎上藥箱迅速出診為孩子降溫,值守到凌晨,并連續3天上門給孩子監測體溫,指導他按時按量服用退熱藥物。如今,小譚的癥狀已明顯減輕。
“我們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了150個家庭醫生團隊,對全市150個村(居)進行‘網格化’分片包干,對重點人群分級分類建立臺賬,保障他們及時得到健康服務,筑牢基層首診‘第一道防線’。”冷水江市衛生健康局局長潘錦華說。
記者了解到,近日,長沙市雨花區采取街鎮摸底造冊、151個家庭醫生團隊分片包干的工作模式,做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工作。郴州市桂陽縣組建村、街道、縣“三級網格化”家庭醫生團隊327個,將基層醫療機構和醫聯體、醫共體專家共計1500余人納入團隊管理。(記者謝奔、帥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