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崀山,美麗家園
“崀山風景果然名不虛傳,峰奇石異,山清水秀,白鷺紛飛,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9月8日,著名漫畫家鄧輝華在世界遺產地、國家5A景區崀山考察時,對新寧縣生態給予高度評價。
新寧縣地處湘西南邊陲。近年來,該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經濟,著力增進民生福祉,探索走出一條“生態好、環境優、鄉村美、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實現了與綠水青山的“美麗之約”。
新寧黃金牧場高山草甸
夯實生態的底子
在2020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基礎上,該縣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修復治理。
礦山生態修復
2020年,出臺《關于生態修復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意見》,計劃投入14.5億元,通過實施林地修復、石漠化治理等10大工程,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抓好綠色礦山建設上,全面啟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礦山生態修復16.12公頃,31個礦山3年全部按照綠色礦山的標準整改到位,并對3個涉銻片區進行治理,解決了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
夫夷江畔風光好
通過推行“河長制”,全縣共建成16條樣板河,其中羅間河、新寨河五里圳段成功入選湖南省“美麗河湖”,連續兩年獲省里表彰獎勵,河長制工作經驗也在全市進行推介。持續加大林業建設力度,全縣森林覆蓋率達70.01%,居全省前列,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優秀,森林資源管理通過國檢,目前正努力創建湖南省森林城市。
探索轉變的路子
在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的基礎上,該縣探索生態產品保護補償機制,努力搭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經營和保障機制,大力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強力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初步形成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互進共贏的良好局面。
目前,新寧縣已成功創建省級生態鄉鎮10個,省級生態村9個、市級生態村72個,涌現了一大批“綠色學校”“綠色單位”“綠色企業”。
夫夷江國家濕地公園
在生態保護上,設置支流入河口及壩口攔污柵9處,清理河道灘地近5千平方米,采用無人機及執法船常態巡河,實現水、陸、空立體化河道監控全覆蓋,智慧河湖管理系統、“一河一警長”等具有新寧特色的治水舉措,得到省市充分肯定。先后納入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
在綠色轉型發展上,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1.32萬畝,建成臍橙萬畝標準化生產示范園12個、老園提質改造示范園10個,建立萬畝高標準綠色農業示范基地21個、農業科技實驗示范基地5個、創建4個萬畝和24個千畝雙季稻示范片,農業標準化種植比例達65.2%。“崀山臍橙”成為當地綠色轉型發展的一個響亮的品牌,臍橙產業扶貧經驗入選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
唱響融合的曲子
該縣深入貫徹落實“百里臍橙連崀山”發展理念,大力實施“旅游立縣”發展戰略,擦靚世界自然遺產崀山和崀山臍橙兩張名片,加快推進“兩山轉化”,推動旅游、臍橙等支柱產業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陽光大道,為鄉村振興樹立了可以復制的樣板。
崀山鎮石田村美如畫
該縣以崀山5A提質為契機,大力推進“旅游+”“+旅游”融合發展,探索建立以“景村一體化、產旅融合化、服務標準化”為主要特色的“龍頭帶動”型全域旅游發展模式。2023上半年,全縣旅游總人次達到269.09萬人次,總收入達到29.14億元。全縣基本形成了以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為龍頭,以舜皇山森林生態旅游區、黃金牧場為兩翼,以特色小鎮、美麗鄉村以及一大批鄉村旅游服務點、鄉村旅游景點為補充的全域生態旅游新格局。
金石鎮月漢村萬畝臍橙園
該縣按照“山頂帶帽、山腰栽樹、山腳穿靴”全面打造臍橙產業融合發展帶。目前已打造臍橙旅游精品線路3條,建成臍橙旅游觀光園21個,興辦休閑農業企業26家,全縣臍橙種植穩定在52萬畝左右年產量達70萬噸、產值達55億元,8.37萬貧困人口因臍橙產業實現穩定脫貧,增收致富。臍橙種植單縣面積穩居全國第一,被譽為“中國臍橙第一縣”。該縣以“春花秋實”“臍橙花開·浪漫崀山”“浪漫崀山·瑤王盛宴”等為主題,目前已連續舉辦八屆“崀山臍橙文化旅游節”,進一步擦亮了“崀山臍橙”品牌。
人間仙境——水墨桃花村
青山遠黛,近水含煙。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該縣始終牢守生態紅線,堅持綠色底線,以久久為功的韌勁,只爭朝夕的勁頭,堅如磐石的信心,繪就出生旅融合發展嶄新畫卷。
(楊堅 雷良軍 呂志偉 余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