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6月24日訊(通訊員 王域姍)“我們是用手、用鋤頭、腳踩在黃土里種菜的年代,剛開始看見他們把五花八門的機器搬進來我壓根就不信這也能長出蔬菜,現在看到紅薯葉、生菜整整齊齊排在架子上,還不需要打農藥,我才感受到現在科技的力量。”6月21日,在大祥區城南街道臺上村,一場鮮活接地氣的田間課堂正在村內的未來農場展開,通過“經驗分享+田間示范+互動交流”的方式,為農戶黨員和周邊種植大戶介紹無土栽培技術和“育秧+基質栽培”的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精準部署,讓“田間”成為“示范帶動”新陣地。城南街道黨工委堅持“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建立村、社區書記參加或列席生態環保、招商引資、優化營商環境等重要工作會議制度,充分落實每月民情研判,將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壯大和高素質農民培養作為重要議題。健全工作機制。依托“一月一課一片一實踐”主題黨日活動,深化為民辦實事活動,組織黨員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面向村民、企業主、種植大戶等廣泛開展需求調研,堅持本土、務實,確定把田間地頭作為學習研討、宣傳調研和示范帶動的“重要陣地”,精準服務當地產業發展。
精心組織,讓“科技”成為“綠色發展”新動能。組織黨員結合鄉村發展變化講好“微黨課”,激發黨員群眾團結奮斗干勁。行家里手精細講。在田間課堂上,農業技術人才重點圍繞村級產業發展特色,為村民科普無土栽培霧培等先進的科技農業技術以及針對本土化的改造原理和效果,種糧大戶們分享傳統農業種植經驗。通過參觀現代農業溫室觀光大棚等現場,在專家面對面、手把手的指導解惑下,農戶們更加直觀地理解和學習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科技技術的運用和優勢,提振了未來發展決心,為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注入了動能活力,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精細聯動,讓“生態”成為“未來農業”新方向。針對臺上村產業多、科技農業初具規模的優勢,在城南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臺上村黨總支組織黨員、企業家赴湖南省晨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調研學習,重點考察了“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相結合”的新型農耕模式,針對晨旭農業獨創的魚菜共生裝置和創新技術,進行了現場觀摩學習與交流。通過基地現場操作演練和互動提問,雙方深入探討了生態科技農業基地的投產運營、經濟效益和產業發展等情況。
下一步,城南街道將繼續以高質量黨建賦能鄉村綠色發展,堅持發揮“田間地頭”的重要陣地優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持續做好“田間課堂”助力鄉村農業綠色發展的“后半篇文章”, 走出一條具有城南特色的以黨建賦能綠色生態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