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8月16日訊(通訊員 饒興軍) 8月15日,筆者從城步苗族自治縣丹口鎮花龍村了解到,該村去年云水漂流項目接待游客6萬余人次,帶動3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種植紅茄200余畝,年產值180余萬元;種植觀光荷花100畝,年產值50余萬元;發展獼猴桃、青錢柳產業;養殖牛、羊、豬、土雞、土鴨等。這是城步著力提升脫貧攻堅成效的一個剪影。
今年,城步把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放在實現高質量發展、決勝全面建成小康城步的大局中去謀劃推進。一方面對貧困戶實行“一戶一策”,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施產業扶貧獎補,對有產業發展意愿和條件的脫貧戶實施財政資金全額貼息等金融扶貧政策,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做好政策兜底保障;在發展貧困村集體經濟上,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打造特色種養基地、產業扶貧基地和示范村;結合鄉村振興,全方位改善貧困村水電路網和文教衛體等基礎設施條件,建立健全脫貧退出動態監測和防范返貧長效機制,健全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的綜合性保障體系。另一方面實行“志智雙扶”,通過保障適齡子女上學、勞動素質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經營意識再造等方式,不斷提升貧困人口的知識水平、生產技能和自我脫貧致富的能力,幫助貧困群眾自強自信,鼓起主動戰勝貧困的志氣。
與此同時,該縣將2018年列為“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出臺了《駐村管理辦法》,以改進作風提升脫貧攻堅實效。構建了以縣脫貧攻堅指揮部負總責、各鄉鎮(場)為責任主體和工作主體的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責任體系,明確了縣級領導、縣直單位、鄉鎮、村、組五級工作責任。把糾“四風”轉作風貫穿脫貧攻堅始終,推進領導干部扶貧調研“四不兩直”式督查常態化,堅持問題導向,認真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健全完善督導考核評價體系,以作風攻堅促脫貧攻堅。
目前,全縣農村低保、特困人員和建檔立卡范圍內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醫療重點救助范圍,實現了貧困人口城鄉居民醫保的個人繳費部分財政100%補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財政購買“扶貧特惠保”100%覆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提高;光伏發電、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扶貧產業蓬勃發展,其中,光伏發電破解貧困村集體經濟空殼難題、苗香梨發展構建了產業扶貧可復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