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外景
工程師在進行TPH(熱敏打印頭片)產品檢測
10月19日,距省委書記杜家毫來企業考察過去2天了,但新邵資江科技園創辦人王共海仍難掩激動之情。
“我投資還不多、工廠也不大,沒想到能得到省委書記的關注和鼓勵,贊揚我有家鄉情懷和民族氣節,有湖南人干事的闖勁和蠻勁。我一定不辜負杜書記的期待,把企業打造成世界級打印機專業制造商。”王共海語氣堅定地說。
從一個初中畢業生、普通打工仔到年產值過億元的企業法人,從仿制產品到研發獨門核心技術,從闖蕩南海之濱到回流資江河畔,王共海向記者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有夢想、有奮斗。
同行佩服他:“敢于捅破天”
1997年,在經歷種田、養魚、養羊等幾輪不順和失敗后,23歲的王共海走出家鄉邵陽縣蔡橋鄉,來到深圳打工。從建筑工、倉庫保管員、采購員做起,靠著實干、上進和吃苦,一步步走進管理層,成為一家電子公司的副總經理,待遇不菲。
王共海認為,機會有的是,關鍵靠自己去把握。在這家電子公司,王共海接觸到打印機行業,發現小型打印機擁有廣闊市場。他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辭職。2007年,他在深圳南山區獨資成立深圳資江電子有限公司,以家鄉母親河資江命名,進軍打印機生產領域。
從仿制開始,再不斷改進產品性能,到2011年,王共海終于做出了有自己技術優勢的打印機產品。2016年,公司創產值8000多萬元,去年突破1億元,規模躍居國內同行業第三。
打印機的核心部件是TPH(熱敏打印頭片),長期被日本企業壟斷,要訂貨有很多不便。“我深感辦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不愿受制于人,便自己動手搞。”2016年起,王共海高薪從企業和高校招募人才,組建技術團隊,發誓要把TPH攻下來。
對此,同行們都很佩服王共海,說他膽子大,“敢于捅破天”。
研發投入大,前景難料。但王共海慷慨掏錢,確保研發順利進行。
家鄉歡迎他:“保證項目用地”
隨著公司迅速發展壯大,在深圳租用的場地已不適應要求。在家鄉召喚下,王共海決定回邵陽發展。
新邵湘商產業園緊鄰市區、交通便利,吸引了王共海。去年7月12日,王共海來到新邵縣考察,提出要30畝項目用地,縣委書記陽曉華說:“你要地不多,說明是干實事的人!雖然園區供地緊張,但我們保證你的項目用地!”
當晚,一行人在夜色中打著手電,在園區四處察看,當場把地址敲定。
接下來一切順風順水。去年8月11日,雙方簽訂投資建設新邵資江科技園的合同,10月30日園區交地,11月初進場施工。
“政府對我們支持很大,各項優惠政策到位,服務也很好。我完全沒有后顧之憂,可以集中精力,加快把項目建好。”王共海說。
今年4月30日,廠房主體完工。8月6日,深圳資江電子的生產線順利轉移至園區,同時回來的還有15名管理人員和熟練工。在新邵新招的110多名員工經過培訓,也陸續上崗。園區內設立湖南資江電子有限公司和湖南凱通電子有限公司,法人都是王共海。前者生產打印機,后者專門生產核心部件TPH和接觸式圖像傳感器。“建設和設備已投入1億元,接下來還要投入5000萬元以上。”王共海說。
今年8月,園區正式投產,現在日產4000臺熱敏打印機,月創產值1000萬至1200萬元。
省委書記鼓勵他:“加油干”
王共海心心念念的夢想,就是實現TPH國產化,把公司建成世界一流的打印機生產企業。在熱火朝天建設園區時,公司的研發也快馬加鞭。
王共海投入2000多萬元,擴充了公司技術團隊,加大TPH研發力度;還與國內一些頂級科研院所合作,研發生產TPH各環節母機。
目前,“凱通”取得了三方面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了TPH生產技術和工藝問題,于8月15日順利產出第一片國產TPH樣品,并進入小批量試產;二是突破TPH生產機械設備問題,實現了生產TPH的大部分非標機械設備國產化,公司已投資2000萬元建成TPH第一條生產線;三是解決TPH生產環境要求高的問題,已基本完成2個無塵車間建設,預計12月TPH可實現量產。
“目前,我們的產品除了10%左右的芯片需要進口、打印頭片還在試驗階段外,其他部件都是我們自己生產的。”王共海充滿信心地表示,“凱通”全面實現量產后,可牢牢占據國內市場,年創產值可超過7億元。
10月17日,省委書記杜家毫來到湖南凱通電子有限公司考察。看到TPH樣品后,杜家毫心情激動地說:“終于可以實現國產化了!”他問王共海:“你能不能送我1片作為紀念?”王共海拿起1片TPH:“我很高興送給書記!”
王共海說:“杜書記稱贊我有民族氣節,愛國愛鄉,做事霸氣,我聽后感到熱血沸騰!”
臨走時,杜家毫鼓勵王共海:“加油干!我們要大力支持你!希望早日實現世界級打印機制造商的遠大目標。”
■相關鏈接
近年來,新邵縣下大力氣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對老鄉較多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成立專門的招商小分隊,每月上門走訪鄉友企業15天以上。縣主要領導還帶隊分赴各地,召開招商座談會等。對返鄉創業的老鄉,在用地、稅收返獎、廠房租賃、出口創匯獎勵、建廠補助、融資貸款和工人培訓等方面,制訂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減輕企業創辦初期資金等壓力,扶持企業輕裝上陣。同時,為老鄉回家鄉創業提供貼心服務。縣委、縣政府在新邵經開區設立了創業服務中心,對回鄉創業項目實行并聯審批、一站式辦公,并全程免費代辦各項審批手續。
3年多來,已有167家邵商企業回到新邵縣辦廠或從事農業、旅游開發等,總投資達41億元。目前,新邵縣正著力打造經開區、湘商產業園、塘口工業園、雀塘產業園和農業科技園,形成“一區四園”產業格局,吸引更多老鄉回鄉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