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苗家》。
接女回娘家。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又稱“黑飯節”、“跳花跳月節”,是苗族群眾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群眾性的民族節慶活動,主要流傳于以黃桑坪苗王古國為中心的綏寧縣及周邊的廣大苗族地區。
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是一種集祭祀活動、飲食習俗、歌舞表演、婚俗、服飾展示等于一體。歷史久遠,形式多樣,民俗濃郁。據《綏寧縣志》、《峒溪纖志》等史志記載,苗族四月八姑娘節源自宋代,是苗族人民為紀念用“黑飯”救兄而獻身的宋代楊家將女英雄楊金花而設定的節日。主要活動內容有:接出嫁女回娘家、兄弟背姐妹進堂屋、祭先祖神靈、祭狗祭牛、吃黑飯、趕菜、舂糍粑、耍龍舞獅、對山歌、吹木葉、爬藤、逗春牛、抬故事、跳儺舞、跳花跳月等等,整個節慶以吃黑飯、祭女祖為主要內容,彰顯崇尚女性的獨特性。苗族四月八姑娘節集民風民俗、民族文化于一體,原汁原味地保存了大量苗族古代的祭祀儀式、民俗風情、口頭文化、古代音樂。充分顯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
2008年,苗族四月八姑娘節被公布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