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步儒林鎮龍鳳沖村由原木大坪村和芭蕉村合并而成,位于黔峰山山腰,距縣城10公里,平均海拔達800米以上。由于交通閉塞,資源貧乏,居住分散,全村經濟發展比較滯后。省工商聯進駐該村后,精準定位,以扶志為抓手,產業發展為手段,脫貧致富為目標,切實保證脫貧攻堅工作實效。
定點立靶找準“窮苗子”,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考慮到龍鳳沖村重災、重病、重殘和因學致貧的貧困戶較多,2018年工作組進駐后,積極與縣發改局、住建局協調,把12戶因災倒房、受損戶,納入到易地扶貧搬遷和C、D級危房改造范疇,改善村民住房條件。醫療方面,安排湘雅醫院的專家醫療隊進村上門會診,對需要到省市住院的重病號,幫助其轉診聯系醫院醫生,并先后慰問重病號15人次。把145戶貧困戶645人全部納入青錢柳產業發展范疇,落實苗木種植獎補資金36.2萬元,75戶321人全部納入縣屬重點企業南山牧業、華興實業、燊威農業3家公司產業幫扶對象。對28個殘疾人家庭重點進行了產業幫扶、就業推薦、臨時救助和慰問。針對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方面的發展瓶頸,工作組協調縣水利局投入資金40萬元,新鋪入戶管75戶,新建3個水池,解決人安飲水問題;協調縣電力公司,并自籌20萬元,新增、擴容2臺變壓器,解決用電需求;協調山東商會贊助50萬元,在村組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工作組投資80萬元,采取工作組出資,村民出力的方式,計劃在兩年內對村內入戶路按照統一規劃、分組分戶建設的原則修建入戶道路。通過系列措施,龍鳳沖村基礎設施得到全面改善,產業發展呈欣欣向榮之勢。
定向把脈切除“窮根子”,變“外部輸血”為“自我造血”
產業幫扶是脫貧致富的長效之舉,外部幫扶只是暫時,要想長久致富,必須依靠村民自身的力量。為此,工作隊進駐以后,把破除“等靠要”思想頑疾放在脫貧首位,走家串戶宣傳引導。堅持“走出去、引進來”,拓寬村支兩委脫貧視野,先后組織村干部和部分黨員組長深入9個縣市區參觀學習。工作隊發揮聯系商協會和民營企業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水產養殖、林下養雞、錐栗種植。協調縣畜牧局和扶貧辦立項,爭取50萬元水產養殖項目資金對接貧困戶,同時,省工商聯配套支持20萬對接非貧困戶,在石床和木大坪片區推廣泥鰍、禾花魚等四個品種,養殖面積120畝,惠及貧困戶76戶,帶動非貧困戶72戶。協調縣畜牧局和扶貧辦立項爭取50萬元,協調湖南省浙江總商會、湖南伊潤生物科技和長沙軍芳農場投資捐贈80萬發展林下養雞,與城步銀濮電子商務公司共同做強“苗鄉戰斗雞”品牌。利用市產業幫扶資金10萬元,從中南林科大苗圃基地引進7800株錐栗苗種植220畝,替代傳統的板栗品種。
定責問效摘掉“窮帽子”,變“短期治標”為“長效治本”
駐村幫扶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是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一項惠農舉措。對于今年的脫貧退出,幫扶工作隊將繼續按照駐村幫扶總體要求,圍繞“三率一度”和幫扶三年規劃,以特色產業發展為突破口,拓寬自主脫貧致富渠道,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帶動、技能培訓、精準施策幫扶為重點,進一步查漏補缺,重點聚焦住房安全、教育和醫療“三保障”解決主要矛盾。以“萬企幫萬村”和“戶幫戶親幫親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引導商協會組織和會員企業開展產業幫扶和結對幫扶;重點抓好水產養殖、林下養雞、錐栗種植三大主導產業發展,以產業帶動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