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衛視“灣區建設者”專訪—張珈銘:愿做電影追夢人 打造灣區影視產業基地
近日,邵陽武岡籍電影人張珈銘——金薔薇影視集團總裁,接受了廣東衛視《晚間新聞》專題欄目“灣區建設者”的采訪,就如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基地展開了采訪,現在,就讓小編帶你走近張珈銘,看他如何“圓夢”吧!
廣東衛視《晚間新聞》專題欄目“灣區建設者”采訪花絮
張珈銘,從最開始的追夢人(演員)到后來的造夢人(制片人),再到現在的圓夢人(影視產業基地打造者)。他二十幾年來一直懷揣著“對電影的一顆初心”努力拼搏著,立志“筑巢引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基地,拉動有共同夢想的影視人共建“夢想之城”。
以下是完整的采訪內容
記 者:為什么想要在廣東惠州羅浮山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基地”?
張珈銘:惠州羅浮山是打造影視人夢想家園的理想之地?;葜葑鳛榇鬄硡^建設中的重要節點城市,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惠州擁有很長的海岸線,又毗鄰深圳、香港、廣州、東莞等城市;2021年前后,廣汕高鐵和贛深高鐵開通,與周邊這些城市將形成半小時生活圈;交通網絡非常發達便利。羅浮山宜居、宜業、宜游,無論是自然生態,歷史人文資源還是旅游市場,都非常適合影視產業的布局,發展潛力巨大。從產業長期發展上來看,惠州土地面積占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1/5,但是土地開發強度不到10%,對于我們長期規劃、持續發展很有利。最重要的是惠州各級政府和領導高度重視文旅產業發展,正在多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好的機遇。
香港電影界考察團實地考察訪問
記 者:如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基地”?現在有哪些成果?或者未來可預見的成果?
張珈銘:我們的思路就是共建共享共贏共發展。通過“好萊塢+橫店”的模式打造粵港澳影視產業基地,做影視人的“夢想之城”。
什么是夢想之城,就是可以在這座城市安居、樂業,我們可以在這座城市生活,不用因為去外地拍戲和家庭長期分居,那這個地方就必須擁有影視從創作、籌備、拍攝、后期制作、發行等完整的產業鏈達到生產條件和工業化體系,根據產業的核心需求搭建的平臺,產業結構合理化升級和優化,營造影視人才愿意來,有適宜發展的環境和完善的生活配套設施能留下落戶,再通過產業聚焦和“村企合作”模式,長遠規劃、合理布局把文化旅游做起來,多元化發展拉動經濟,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和生活圈,那這個產業就能擴大、持續發展了。橫店和好萊塢模式的成功,關鍵就是聚焦,都是盯著一個地方規劃發展,劇組可以在這里實現電影工業一條龍的工作,游客在這里可以玩的盡興,同時也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我把我們定位為一根線,要把所有有夢想的影視人串起來。但是要想串起大家共同發展,我們必須做好第一顆珠子。作為示范效應,繼而把這根線做實、做大、做長,以影視產業帶動文旅市場,立足中國,輻射亞洲,影響全球,打造影視人的夢想之城;發展特色城鎮,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串起宜居宜業宜游的高質量生活圈。
廣東衛視《晚間新聞》專題欄目“灣區建設者”采訪花絮
現在我們已經做了一個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攝影棚,但是一個棚太少了,很多劇組同時會需要幾個棚同時拍攝。所以,我們第一期規劃的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攝影棚拍基地,再建六個攝影棚和創作園區,能滿足多個劇組同時拍攝的需求,同時能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相等配套服務。我們要發展文化旅游,也必須通過攝影棚引進劇組拍攝集聚人氣完成引流的第一步。橫店影視城主要也是拍戲引流靠影視產業衍生的附加值盈利,每年光旅游營業額二百多個億,給當地納稅幾十個億,解決很多村民就業,創業。這也非常適合羅浮山及周邊村鎮以文旅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我們正在籌備拍攝宋朝大文豪蘇東坡這部劇,籌建北宋古城及打造蘇東坡歷史故事大型演出等。同時我們研發注冊了漢文化影視文旅體驗街,讓游客在我們不同朝代的街道進行穿越體驗式旅游,同時也能了解我們的歷史及傳統文化。我們把棚拍基地和北宋古城等,當成是第一顆珠子,通過這顆珠子,村民可以看到影視文化旅游所創造的效益,政府也能看到通過影視城及演出把游客留下來所給當地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一號攝影棚(演播廳)
同時也在籌備2021年建黨一百周年獻禮影視劇,希望把惠州的東江英雄等題材搬上熒屏,通過村企合作做一個紅色影視拍攝基地,再通過拍攝葛洪這種醫道歷史人物劇,來和羅浮山康養旅游基地結合等等。
后續我們會做這根線,前期和村民簽訂合作協議,我們花錢做土地的整理,通過一村一歷史來規劃,吸引全國劇組落戶搭景拍攝,拍攝完,景留下來做旅游。就好比象山影視城與《長安十二時辰》劇組合作的一樣,影視城出地,劇組出資搭景,共同運營分成。我們希望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民出地,我們出資做土地一級整理,劇組出資搭景,實現大家合作共贏。我相信大部分電影人還是有影視城的夢想的。未來的粵港澳大灣區影視產業中心一定是多個不同主題,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影視特色村,由不同的明星,導演,制片人投資建設,大家共贏發展。影視文旅板塊我們只尋求行業內專業的人來合作,確保所有合作者的權威及專業,確保可持續性盈利的發展。
影視旅游外景基地參考圖(圖片來源于網絡)
目前,我們和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等正計劃籌備“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影視周”暨“青年導演扶持計劃”,同時我們也在籌備青年電影人基金。通過這個青年影視周,每年扎扎實實孵化幾個影視項目,扶持幾個青年電影人才;在原來我們做的金薔薇獎導演大賽和塞班國際電影節的基礎上升級。打造一個粵港澳大灣區影視人的交流,合作的平臺。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影視周
金薔薇獎導演大賽現場
塞班國際電影節
我們希望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所有影視劇組,電影人,都可以和我們來合作,共同來惠州,來羅浮山打造影視外景旅游地。共建我們影視人的夢想家園。我們也會在此搭建一個項目與資本對接的平臺,讓更多的人在此圓夢!2018年,香港電影界考察團赴惠共商粵港澳影視產業發展,考察團一行首先赴我們基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此外,在2018粵港澳大灣區電影考察交流活動中,我們與廣東省電影行業協會、香港電影制作發行協會、澳門電影協會簽署了共同在惠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影視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影視周”、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學校(院)等合作意向。
2018粵港澳大灣區電影考察交流活動簽署合作意向書
記 者:簡單談談您與電影是如何結緣的?最欣賞、佩服的電影人是誰?為什么?
張珈銘:我是在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有了從事影視行業的想法。十六歲我就懷揣自己的夢想,去亞洲好萊塢的香港尋找自己的影視夢,后來就留在深圳,開始與香港電影人的合作,一干就是二十年。
張珈銘早期從藝資料
從最開始的追夢人(演員)到后來的造夢者(制片人)再到現在的圓夢人(影視產業基地打造者),可以說我一直保有一顆影視人的“夢想”初心,現在我要做的是拉動有共同夢想的影視人共建一座“夢想之城”,在大灣區發展的歷史機遇區,去服務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影視人,發展壯大中國的影視產業。
我最崇拜的人邵逸夫,他不僅僅是成立了邵氏影業,TVB等,前幾天看一篇新聞,說香港目前的明星大咖,百分之九十都是邵逸夫時代TVB培養出來的,比如周星馳,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古天樂等等……除了對行業的貢獻,他最讓人敬佩的是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他在內地捐了三萬多所逸夫樓,做了很多慈善。我希望能向邵逸夫前輩學習,首先先考慮能為我們這個行業做點事情,我也希望以后能為社會多做點事情,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回饋社會,實現自己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