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早上8時,在邵東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康復科主任李衛平從查房開始開啟了一天的工作。做事干練、服務周到、為人隨和,這是李衛平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工作22年間,李衛平始終堅守在臨床一線,多次榮獲邵東市中醫醫院“最美醫師”稱號 ,邵東市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稱號,邵陽市五一勞動獎章稱號。當選為邵陽市第十七屆人大代表后,雙重身份的加持,讓李衛平更深刻地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將熱血奉獻給基層公共衛生事業,用實際行動踐行著一名基層醫務代表的誓言。
要見“針”情,必須付出真情。2016年,在貴州經商的謝先生,被頸椎疼痛折磨得徹夜失眠,半個月時間瘦了十幾斤。所有為他接診的醫生都建議其手術治療,但謝先生本人非常抗拒手術,慕名找到了李衛平。李衛平為其看診后,結合中醫辨證論治,按照給他制定的完整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一個療程結束后,謝先生頸椎疼痛得到基本緩解。李衛平還特意把自己錄制的頸椎操視頻發給了他,并親手教會他鍛煉頸椎。此后,謝先生的頸椎病再沒犯過,他也因此成了李衛平的“鐵桿粉絲”,每年都會特意從貴州回來到針灸科調理身體。
“20年來,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現在憑借手中那根小小的銀針,我和我的團隊每年能為數千名頸肩腰腿痛和亞健康患者解除痛苦,真正實現了‘小銀針,大療效’。”由于技術精湛,李衛平每天的接診人數都在一百到一百五十人之間,忙起來腳不沾地,加班加點成為常態,但她卻從無怨言,一直穿梭在各個病房間,對患者耐心傾聽、周到服務,因此也被他們親切地稱為“銀針女俠”“微笑天使”。
要把“針”功夫變真功夫,必須強化學習。2020年5月,隨著邵東市中醫醫院針灸推拿科、康復科住院病房開科,作為科主任,李衛平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她主動給自己加壓,力求業務上精益求精,先后自費十幾萬到山東中醫藥大學、北京中科院等全國多家知名院校進修學習,并跟師龍層花、丘雅昌等多位名師名家,率先在邵陽地區開展了圓利針、刃針、結構針灸、督脈灸、熱敏灸等針灸、艾灸方法,并毫不吝嗇將自己的學習所得以及治療經驗傾囊相授。
“科室要發展,人才和技術是第一位的。”李衛平深知這一道理,白天科內病人多,工作忙,她就帶領科室團隊利用休息時間開展業務學習;充分發揮資深年長醫師的業務優勢,采用“跟”“幫” “帶”的方式,制定嚴格的考試獎罰制度,督促團隊不斷提升業務水平。通過強化學習,科內年輕的醫生們迅速成長為骨干力量,她所在的針灸科也成為邵東市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管理最規范、群眾口碑最好的中醫特色重點專科。
“在學習中發揚中醫的傳承,在實踐中推進中醫的創新。”李衛平始終保持謙虛謹慎、孜孜以求的心態,積極學習、掌握前沿的學術動態和醫學知識,帶好團隊科室,不斷提高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為全市人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為國家中醫針灸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為醫療系統的人大代表,今年兩會,我會將著眼點放在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這一方面,建議各級各部門注重醫學人才的引進和現有人才的培養,在進修、職稱評定等方面制定更科學的激勵措施。根據各醫院特色不同,打造特色專科,真正實現用名醫建名科、名科興名院的良性發展,更好地滿足廣大老百姓的就醫需求。”李衛平說。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