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7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中國地震局發布《防震減災基本知識與技能大綱》(簡稱“防震減災18條”),旨在進一步提升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減輕地震災害風險,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這是全國層面首次編制的防震減災基本知識與行為技能規范,共包括18條內容及其釋義。其中,基本知識和理念共9條,包括科學認識地震、地震空間分布規律、地震震感、地震災害、地震觀測、地震預報、地震預警、震害防御、防震減災需要人人參與等;基本行為和技能共9條,包括主動學習防震減災知識、獲取地震信息服務、應對地震謠言、重視房屋抗震能力、做好應急準備、震時應急避險技能、震后自救與互救技能、震后生活技能等。條目聚焦需求、力求精煉,釋義通俗易懂、清晰簡潔,有助于指導地震部門、社會組織、志愿者強化重點內容科普,為新聞媒體和自媒體等開展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提供依據,合力提升公眾防震減災意識與應急避險能力。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恒課題。《防震減災基本知識與技能大綱》強調,盡管地震發生不可避免,但科學認識地震致災規律,采取科學合理的防御和應急避險措施可以有效減輕地震災害風險,減少地震災害損失。防震減災既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社會和公眾的積極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