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春節長假后上班的第一天,邵陽召開市委農村工作會議,表明“三農”工作在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邵陽新征程中極端重要,也表明邵陽市委、市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
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中央、省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從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邵陽的全局高度,就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具體部署,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民族要振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
“十三五”期間,全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對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全面推進“三農”工作,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全市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07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減貧人口全省最多,譜寫了邵陽扶貧減貧歷史的新篇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轉向全面建設現代化新邵陽的征程中,“三農”工作重心將由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做好“三農”工作,第一位的任務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怎么鞏固拓展?會議有要求:要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特別是5年過渡期內,保持幫扶力量、幫扶資源、政策措施總體穩定;要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加大鞏固幫扶、政策扶持和綜合性保障力度;要鞏固發展扶貧產業,繼續對貧困地區產業進行幫扶,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促進產業提檔升級;要加強對脫貧人口的企業技能培訓,持續促進脫貧人口充分穩定就業;扎實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
怎么銜接?會議進行了明確:重在對關鍵環節、組織機構、發展規劃、政策措施、工作任務、農業產業持續發展、農民就業創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村基層治理、農村環境整治等十方面銜接。統籌資源力量,從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在全市范圍內選取一批鄉鎮和脫貧出列村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重點幫扶鄉鎮形成示范、以點帶面。
糧安天下,農穩社稷。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安全是推進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邵陽是全省糧食生產大市,必須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為端穩“中國飯碗”貢獻邵陽力量。怎樣才能做到?要一以貫之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我市641萬畝耕地紅線。要不折不扣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實現今年糧食播種面積750萬畝、糧食總產量65億斤。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種糧有錢掙,穩定和加強農民種糧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繼續抓好“治理拋荒三年行動”,嚴格獎懲兌現,穩面積穩產量。要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造就大批“糧工巧匠”。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邵陽市種業創新發展有非常好的基礎和條件,要重點做好實施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要加強特色優質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重點抓好無籽西瓜、洞口蜜桔、新寧臍橙、寶慶朝天椒等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提升中藥材、西甜瓜區域性繁育基地建設水平。
鄉村振興,首要條件和重要基礎是產業振興。根據市情,要重點推進中藥材、茶油、水果、楠竹等特色產業和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利用豐富的生態資源,發展生態和鄉村旅游,帶動農村人口就業,增加農民收入;要切實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域、把價值鏈收益主要留給農民,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向廣度深度進軍。要加快補齊烘干、倉儲、冷鏈、保鮮、電子商務、農村物流等短板,加強縣域鄉鎮商貿設施和到村物流站點建設,讓優質農產品出村進城。
鄉村振興,既要有形,也要有情。今年是鄉村建設行動全面啟動的第一年,一定要邁好第一步。在新的形勢下,鄉村建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分類施策。從農民最迫切需求出發,加強人居環境整治,加快補齊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注重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不要一個樣式蓋到頭,一種顏色刷到底,秉持鄉愁情結,做好村落保護與傳承。
推進鄉村振興,辦好鄉村的事,關鍵在黨。要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方針,把精銳力量充實到基層一線。鄉村振興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建立健全黨全面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培養發展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和“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為加強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一年之計在于春,2月18日,也正是被稱為“可耕之候”的雨水節氣。全面落實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讓我們在春風里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讓我們在新發展階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