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林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對照上半年經濟數據,“形”顯恢復之態,“勢”有向好支撐,表現在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其中三產增速最高,二產中被譽為工業“新三樣”的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電動載人汽車,與數字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三駕馬車”貢獻比重有所變化,消費潛力加速釋放,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較快,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但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一些企業經營困難,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總體而言,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發力下半年,要始終保持穩中求進、加壓奮進、激流勇進的勢頭,錨定重點領域、關鍵行業,為經濟增長再添柴、再加火。
提振企業信心,讓市場機制轉起來。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上半年經濟數據表明,我國民營企業重要性已經從“56789”轉為“66889”,即民營經濟稅收占比6成,投資接近6成,技術成果占比8成,吸納就業占比8成,企業數量占比9成。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始終堅持以降低成本為核心,建立健全與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常態化召開民營企業家座談會,暢通意見反饋渠道,鼓勵企業敢闖、敢投、敢擔風險,積極創新供給、創造市場。
激發群眾熱情,讓消費需求活起來。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消費活了,經濟的“一池活水”才能暢快流動。消不消費、怎么消費、消費什么,則取決于群眾收入多少和預期如何。一方面,要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不斷拓寬居民增收渠道,鼓起群眾的錢袋子,讓群眾積極主動“能消費”。另一方面,要持續完善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織牢民生保障網,針對性解除群眾后顧之憂,讓群眾放心大膽“敢消費”。同時,也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讓群眾真心實意“想消費”。
推進產業轉型,讓提檔升級快起來。強大的實體經濟是發展最堅實的基礎,產業和項目則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結構調整包括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產業升級和未來產業開辟。一方面,要抓住當下新一輪產業革命的歷史機遇,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大資金、人才等投入,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新興產業,打造更多支柱產業。另一方面,則要積極推動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與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提高傳統產業效能,推動傳統產業從低端走向中高端,開辟新的經濟增長點。
惟其艱難,方顯勇毅;惟其篤行,彌足珍貴。下半年已經開篇,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更需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我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