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9月26日訊(通訊員 楊堅 雷良軍)“坪豐有四香,樣樣當當響,提神醒腦有白茶……”豐收季節,新寧縣豐田鄉坪豐村村部廣場人山人海,一場群眾喜聞樂見、貼合百姓生活的文藝演出正在這里舉行,在現場觀眾的歡呼聲中,節目組結合該村特色編寫的節目三句半《禮贊坪豐村 奮進新征程》更是將節目推向了高潮。
坪豐村原為貧困村,于2017年順利退出貧困村序列。新寧縣公安局作為后盾單位,派出工作隊入駐該村接續開展鄉村振興工作。考慮到該村屬典型的丘陵地帶,山多地少,為實現向土地要效益、群眾有收益、讓發展更有動力,該村通過揚長避短與取長補短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以“兩茶一葉”為代表的產業發展路,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驅動力。
在通往坪豐村的入口處,一個巨大的茶壺隨即映入眼簾,壺身“崀山白茶”四個大字尤為醒目,而一旁臺面上,記錄著坪豐村種茶的悠久歷史。
坪豐村文化底蘊濃厚,據考古發現該村桃竹園有距今2300多年的西漢古墓群、水口庵尼姑庵、清代咸豐年間修建的敬字爐、兩里亭、官道等歷史文化遺址,而該村的茶文化則在歷史的跌宕中靜靜散發著獨具韻味的幽幽茶香。
近年來,該村通過不斷發展,已形成白茶、龍井、黃金芽三大品種,尤其是白茶,已成為三大品種中的龍頭。為了給鄉村振興增添動力,工作隊將提升品牌價值與拓寬產品銷路作為首要任務來抓。工作隊積極協助村茶葉公司到主管部門協商注冊商標,進一步提升產品價值。為拓寬產品銷路,后盾單位領導則主動當起了推銷員,通過充分利用各種場合,為坪豐茶作推銷,找銷路。
目前,坪豐白茶所注冊的商標“坪豐白”已進入公示階段。在良好勢頭的帶動下,通過補種茶樹180余畝,現茶葉種植面積達800余畝,年產茶6000余斤,產值達200萬元以上,因產品品質上乘,遠銷浙江等地。該村茶農實現戶均增收3000至5000元,而僅在采摘季,茶園每天需在當地聘請100余勞動力采收鮮茶,實現人均增收4000元左右,隨著“坪豐白”商標的注冊,坪豐茶成為該村的致富茶,“山上有茶園,山下有茶廠,山外有市場”的產業發展藍圖在坪豐村越發清晰。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突出地域特色,發揮產業優勢,縱深推動白茶產業拓面提質,奮力擦亮坪豐白茶產業品牌。”駐村第一書記陳貽沛表示。
2012年前后,該村通過招商引資,發展油茶產業,直接惠及5個組140余戶百姓,他們不僅能享受出租山地帶來的收益,在采摘季,還能通過就近務工增收,實現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
近年來,通過不斷發展,該村發展職業煙農達8戶,目前煙葉種植面積約300畝,并全面推行煙稻谷輪作模式,實現一份土地產出兩份收益。烤煙產業的發展,為當地群眾提供了50個左右的就業崗位,通過在煙田里務工勞作,人均年增收7000元以上。
產業興,發展才更有動力。坪豐村通過發揮自身優勢,以“兩茶一葉”為代表,精選產業路,共譜發展曲,在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振興的路上,續寫著屬于坪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