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簡介:福建省湖南邵陽商會,是經福建省民政廳批準成立的第一個異地市級商會,是介于政府與邵陽籍企業之間,邵陽籍企業與企業之間,邵陽籍企業與其他組織之間,以維護企業和商品生產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為目的的組織。自商會成立以來,已有會員企業近百家。涵括了企業管理、飾品、工藝品、食品、服裝、玩具、物流、工程施工、裝修安裝、電子、通訊、文化傳媒、酒店、房地產等多個行業。擁有固定資產100多億元,安置就業人員二三十萬人,年產值營業額達五六百億元,上交各種稅費達億元。目前商會會員近300家。
9月9日,邵陽市人民政府考察團走進福建省湖南邵陽商會會長蔣太柏所領導的福建省發宇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進行實地考察。作為邵商杰出代表,蔣太柏帶領考察團深入公司倉庫、生產車間及展廳,展示了其銷往越南、柬埔寨等多國的高品質鞋材及成品。
此次交流,不僅是發宇公司與家鄉邵陽的深度對話,更是福建邵商與家鄉情感緊密相連的生動縮影,彰顯了在閩邵商群體的團結與活力。
邵商精神照亮創業之路
蔣太柏的故事,是一段從“打工人”到“創業家”的傳奇。大學畢業后,出生邵陽的他進入外貿公司工作,負責家樂福集團公司在越南、印尼、孟加拉國的鞋子訂單派發和跟單、生產。這段經歷不僅讓他對制鞋行業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培養了他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2003年,蔣太柏帶著對事業的無限憧憬,來到了被譽為“中國鞋都”的晉江。在這里,蔣太柏深刻感受到晉江制鞋供應鏈的完善、制鞋技術的先進,也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
懂技術、有資源,再加上敢想敢干的魄力,從創業開始,蔣太柏就有著十分清晰的規劃。他沒有選擇跟風開鞋廠,而是另辟蹊徑,幫助越南、孟加拉國等國的鞋廠在晉江組織原材料。這一創新的商業模式迅速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他所創立的福建省發宇進出口貿易公司也迅速崛起。隨著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鞋業生產逐漸崛起,蔣太柏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遇,不僅在越南開設了工廠,還實行海外“工貿結合”模式,進一步鞏固了公司的市場地位。
蔣太柏的創業歷程,正是邵商精神的生動體現。邵商精神,是一種“敢闖敢為、勇于創新”的精神。蔣太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只要敢于拼搏、勇于創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商會引領共筑邵商夢
“在福建創業的邵商至少上萬人,他們遍布在各行各業,其中有很多做得很優秀。在這樣的背景下,在福建的邵陽人更迫切需要一個強有力的商會組織,來維護邵商的正當權益,為邵商的事業助力加油。”蔣太柏說。2018年5月,在蔣太柏等十幾名企業家的倡議下,福建邵商積極響應,開始正式籌建福建省湖南邵陽商會。2021年,福建邵陽商會正式成立,蔣太柏當選創會會長。目前,該商會已有會員企業近300家,涉及行業包括企業管理、飾品工藝品、食品、服裝鞋類、物流、工程、文化傳媒、房地產等多個領域。
作為會長,蔣太柏深知只有帶動更多邵陽籍企業家共同發展,才能真正實現邵商的崛起。為此,福建省湖南邵陽商會積極組織會員回邵考察,和政府部門對接,及時把邵陽的一些招商信息在會員群發布,搭建交流平臺,促進會員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共贏。
2023年12月,秉持著“讓中國學生都穿上健康舒適的運動鞋”的初心,該商會成立返鄉考察團回到邵陽,計劃與邵陽職院達成合作,在職院設置實訓工廠,全環節培養制鞋業所需的各類人才,將福建邵商在外面汲取到的成功經驗、成熟技術引進到邵陽,集眾人之力,切實為邵陽打造一個讓學生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產品銷售全程參與的校園鞋品牌,帶動邵陽的就業和創業,打響邵陽的知名度,促進邵陽的經濟發展。
同時,福建邵陽商會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助力邵商回歸,促進邵商發展壯大。該商會與邵陽職業技術學院共同搭建交流互動、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賦能平臺,并計劃共同設立鞋業實訓基地,打造一體化培訓體系,培養行業高端人才。該商會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激發了在閩邵商回鄉發展的熱情和動力,更體現了商會對邵陽經濟發展的堅定支持。
心系故土助推家鄉發展
今年4月,在大祥區舉辦的2024年招商引資暨“湘商回歸”座談會上,該區共成功簽約大祥區發宇鞋業和新勝二手車交易市場2個項目。其中,大祥區發宇鞋業生產線項目由福建省發宇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投資興建,項目預計總投資1億元,將分三期建設,用于擴大生產規模,帶動鞋材工貿產業發展。
這一簽約的背后,是該商會積極響應邵陽市委市政府“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的號召的生動體現。該商會充分發揮了其橋梁紐帶作用,不僅積極搭建平臺,促進會員企業與家鄉邵陽的深度交流與合作,還通過精準對接項目需求,引導在閩邵商帶著資金、技術、經驗和情懷回歸,共同助力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此次簽約,該商會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包括組織專業團隊對邵陽的投資環境、產業基礎、市場需求等進行深入調研,確保引進的項目符合邵陽的發展實際和長遠規劃。商會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廣泛宣傳邵陽的優惠政策、投資機遇和發展潛力,吸引了眾多優秀企業關注并投資邵陽,助力邵商在家鄉這片熱土上實現更大的發展,為邵陽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作者 傅暢珺 謝榮華 鞠科文 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