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在线,欧美色综合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中文日韩欧美,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黄色片在线播放,欧美视频一二区

首頁 > 通訊員專欄

看1341支駐村幫扶工作隊如何助推邵陽鄉村振興

來源: 作者:郭慧鵬 2025-06-12 11:07

新寧縣崀山鎮窯市村借助區位優勢,深度融入崀山風景區,打造崀山“景中景”,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城步苗族自治縣紫金鄉三江村聚力補齊設施短板,發展“三香”富民產業,邁上振興快車道;武岡市龍田村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籌劃建設豆制品加工廠,村集體經濟收入3年內從5萬元增至上百萬元......

第二輪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中,邵陽市共有1341支駐村幫扶工作隊3682人,其中中直3支9人,省派45支136人,市派188支439人,縣派1105支3098人。他們扎根基層、服務“三農”,在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關鍵領域勇挑重擔、積極作為,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頭雁勁飛 群雁齊追

“我們聚焦鄉村振興當前工作重點內容,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干什么、學什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臨摹教學’和‘現場指導’培訓。”2024年9月,市委組織部、市農業農村局、市駐村辦在武岡市委黨校舉辦了市派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培訓班,學員反響良好。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雁”。全市上下堅持把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開展駐村幫扶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長期制度安排,在選優配強、培訓賦能、常態督導、嚴格管理、關心關懷等方面精準發力,把精兵強將派往基層,把派駐單位職能優勢和派駐村發展需求匹配起來,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質效全面提升。

“以前村里開會,黨員到不齊,現在大伙兒搶著為發展出主意!”大祥區板橋鄉龍頭村黨支部書記姚吉波感慨道。市商務局駐龍頭村幫扶工作隊創新推行“黨員積分超市”,將人居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等納入積分考核,激發黨員帶頭作用。“我們還主動邀請老黨員、老干部為村里的發展出謀劃策,并以老帶新,提升新黨員的政治覺悟。”該村第一書記錢名春介紹。

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和隊員在基地學習觀摩。資料圖片

“工作隊來了之后,黨員集中學習也多了,讓我們的思想能夠始終跟著黨走。”80歲的老黨員姚述喜主動包保網格衛生,以身作則帶動村民清理溝渠雜草。如今的龍頭村,支部強了、人心齊了,基礎設施更完善了、環境更美了,接連斬獲“湖南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示范村”“全國文明村”等榮譽。

針對基層治理難題,北塔區委組織部駐田江村幫扶工作隊與村“兩委”創新建立“三長制+矛盾調處”工作機制,整合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婦女組長三方力量,打造“三老品牌調解室”“三長議事小屋”,成功化解矛盾200余起,實現“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的治理目標。

頭雁勁飛,群雁齊追。各級駐村第一書記積極履行抓黨建促發展職責,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和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村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

“輸血”有力 “造血”有方

脫貧群眾的錢袋子鼓不鼓,是檢驗脫貧攻堅成果是否穩固的硬標準。近年來,各級駐村工作隊通過爭取項目資金、引進規模企業、協調優勢資源等方式,為脫貧群眾持續穩定增收、激活鄉村內生發展動力提供有力支撐。

崀山腳下、夫夷江畔的新寧縣安山鄉車頭村,一片片綠油油的煙葉隨風搖曳,長勢喜人。煙田上,一場關于烤房建設的懇談會如約進行。

車頭村位于新寧縣四大糧倉之一“沙田壟”的中部。過去,當地農民守著肥沃的土地,雖辛勤勞作,但收入不高。該縣城鄉供水有限公司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后意識到,要扭轉這一局面,必須依靠產業化的力量,將土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他們聯合村“兩委”推行煙稻輪作模式,將千畝“沙田壟”打造成高效農業示范區。2024年,車頭村煙葉產量達2002擔,晚稻產量約40余萬公斤,實現了煙葉、糧食雙豐收,村集體經濟收入超70萬元。在工作隊的努力下,車頭村所有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駐村幫扶工作隊在田間地頭查看作物生長情況。資料圖片

綏寧縣東山侗族鄉是全省有名的“紅提之鄉”。為進一步提升村民種植紅提的意愿和技術,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駐東山村幫扶工作隊大力推進人才振興工程,打造“田間黨校”,成功培養出25名“田秀才”,并引進農科專家定點指導。同時,構建“1+3+N”產業發展模式,即1個黨總支統籌全局,龍頭企業、合作社、冷鏈中心3大主體協同發力,帶動153戶農戶積極參與。在管理上,統一技術標準、農資采購、品牌銷售,分戶種植、分戶核算,實現了戶均增收2.3萬元。目前,全村共有紅提84公頃,年產值3000多萬元,“東山紅提”成為綏寧越來越耀眼的一張產業名片。

“駐村工作不僅要交出一張好答卷,更要留下一批好思路、好方法。”市駐村辦相關負責人說,除了帶來各類資源,為脫貧地區的長遠發展錨定方向、鋪平道路,激發產業發展過程中脫貧群眾的主觀能動性至關重要。

湖南科技大學駐洞口縣古樓村幫扶工作隊將論文寫在大地上,校地雙方共建茶葉、生豬、油菜、山蒼子4家省級、國家級科技小院,將先進的種養技術引入該村,推動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市農科院駐大祥區和平村幫扶工作隊發揮農科專業優勢,流轉土地93.33公頃,全力打造現代農業科創基地,為農戶提供技術支持與品種改良方案,村集體經濟實現突破式增長......

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各級駐村工作隊立足自身優勢,將資金、人才、技術下沉到最需要的地方,既當脫貧攻堅成果的守護者,又做現代農業發展的領航員,走出了一條從“短期輸血”到“長效造血”、從外部助力到內生驅動的振興新路徑。

腳沾泥土 心貼群眾

駐村幫扶不只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感情賬。廣大駐村干部帶著責任、帶著真情,扎根到群眾心田。

在武岡市荊竹鋪鎮九塘村村委會,邵陽工業學校駐村工作隊隊長彭志華正與隊員們反復核對主干道修建資金的撥付文件,桌上攤開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地記錄著與多方責任單位的溝通進展。此前村里1.5公里主公路因洪災被沖斷,駐村工作隊迅速與村“兩委”和后盾單位積極聯動,爭取資金。目前隨著資金逐步到位,這條“連心路”的重建進入倒計時。

“這條道路是山上45戶村民出行的唯一通路,承載著45個家庭的希望。我們一定要保證資金到位,確保早日修復這條道路,讓村民順利通行。”彭志華語氣堅定地說道。

駐村幫扶工作隊在村民家中走訪。資料圖片

市公安局駐邵東市野雞坪村幫扶工作隊自備工具箱及備用零配件,走訪時發現問題隨時免費為村民維修,成為村民身邊的“貼心維修隊”。針對村民出村不便情況,工作隊更是隨叫隨到,第一時間開車免費接送村民就醫、辦事。“他們是真的關心老百姓,對我們真的太好了,就像家人一樣。”80歲的退役老兵周補祝說。

“腳底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各級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宗旨,走遍幫扶點的溝溝坎坎,為群眾辦成一件又一件的實事好事,把組織的溫暖送進千家萬戶。”全國人大代表、綏寧縣河口苗族鄉楊家寨村村民胡美娥感慨。

從消除絕對貧困到實現小康,再到邁向共同富裕,全市廣大駐村干部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成為鄉村振興的“領頭雁”、農村經濟發展的“助推器”、聯系群眾的“貼心人”,用智慧和行動在寶慶大地上書寫著新時代的山鄉巨變。

weixin

掃碼關注

官方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

官方新浪微博

掃碼關注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