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11月10日訊(通訊員 楊堅 尹建國)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城更美 。綠色,是新寧縣經濟社會發展最鮮明的底色、最突出的亮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一以貫之地描繪“綠色”藍圖:2001年提出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區的目標定位,2008年成功創建全國生態示范區,2019年成功創建湖南省第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并先后納入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列為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全國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試點縣、湖南省文化旅游特色縣域經濟重點縣。
該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狠抓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著力構建綠色發展格局,依托良好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人文資源,發展生態經濟,打響生態品牌,努力打造“經濟發展高質量、生態環境高顏值、民生幸福高指數”的新新寧,不斷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一幅綠意盎然的美麗畫卷在新寧大地鋪展開來……
生態修復,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這片“綠”,是肉眼可見的高顏值,鋪陳在夫夷大地上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這片“綠”,是深入人心的新理念,引領新寧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綠色之路。
該縣始終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不動搖,將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作為重要的政治責任,統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成立了生態文明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實行聯席會議制度,各鄉鎮、各相關部門成立相應的組織體系,構建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統籌、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創建工作的良好格局。制定最嚴格的生態文明考核體系,明確生態環保責任“黨政同責、終身追究”。
同時出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將生態文明創建工作納入單位年度績效文明考核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安排專項資金對生態建設先進單位和個人進行獎勵,堅持獎罰并舉,激發了全縣創建生態文明的積極性。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該縣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恢復工程,出臺《關于推進生態生態修復工程助力生態文明創建五年(2019-2023)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計劃投入14.5億元,通過實施林地修復、石漠化治理等10大工程,實現了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加快推進“四水治理”夫夷江項目,開展崀山鎮水溪等7個保護圈項目建設;啟動石漠化治理工程,實施黃龍等4個鄉鎮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和麻林、黃金崩崗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2平方公里。
抓好綠色礦山建設,啟動礦山生態修復工程,完成礦山生態修復工程4個,全面開展土壤污染地塊詳查工作,對3個涉銻片區進行治理,解決了多年的歷史遺留問題;31個礦山計劃分3年全部按照綠色礦山的標準整改到位。
全面推進“河長制”,整治遺留沙石碼頭24處、“僵尸船”159艘,取締非法采沙場10處,收繳非法電魚設備98臺。全縣33座水庫共33萬平方米退養到位,建設“樣板河”17條,河長制工作經驗在全市進行推介。加大林業建設力度,全縣林草覆蓋率達到69.63%,居全省前列。
生態環境狀況指數連續多年保持優秀。森林資源管理通過國檢,積極申報湖南省森林城市。相繼獲得或被納入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縣、全國綠化模范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范縣、全國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單位。
城鄉同治,協力建設綠色家園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久久為功,方有玉成。
該縣立下生態優先的規矩,就是為了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從鄉村到城市,一大批綠色環保型產業項目茁壯成長,發展前景越發廣闊。測土配方、高標準農田建設、有機肥替代化肥、農機推廣利用等有效提升了農業質量,糧食、中藥、臍橙等產業穩步推進。
在 “百里臍橙連崀山”發展理念的指導下,新寧做起了臍橙和崀山旅游融合發展文章。臍橙成了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全縣臍橙種植面積達46萬畝,總產值45萬噸,產值近30億元,“崀山臍橙”入選中國果業柑橘區域公用品牌10強,品牌效益不斷彰顯。
旅游產業成為新寧經濟的支柱產業,崀山繼成為世界自然遺產地后,先后榮獲“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等諸多殊榮。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持續深入實施“旅游立縣”戰略,形成了“一體兩翼、全域發展”大旅游格局。2019年全縣接待游客798萬人次,旅游收入穩步增長。
同時,大力推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按照“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思路,堅決關停污染項目,大力實施生態建設項目,黃金風能發電、金鑫電子等一大批新型工業項目相繼落戶新寧。“四百工程”穩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占比逐年增加,高新技術企業擴容到25家,高質量發展趨勢向好。
敢于“壯士斷腕”,才能生態涅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扎實開展藍天保衛戰、碧水行動、凈土行動,全面整治非法排污、超標排污的畜禽養殖場、磚廠、碎石場、涉礦企業;提高項目準入門檻,限制或禁止高污染、高能耗、消耗資源性項目準入,先后關停造紙廠、粘土磚廠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業75個。
積極配合中央環保督察,中央、省級環保督察交辦件77件全部完成整改銷號。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建成了縣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和縣城、工業園區、回龍寺及崀山等污水處理廠,規劃在3年內所有建制鎮都建成污水處理廠;建設天然氣站和完善的供氣管網,全力推進縣城防洪堤和排水排污等城市配套設施建設,逐年提高城市綠化率。
縱深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立分級負責、全面覆蓋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處理”為主的運作模式,啟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推進畜禽養殖禁養區退養工作,退養面積18000多平方米。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持續改善,2019年考核獲全市第一。
全民共建,綠水青山美麗新寧
循著“綠、富、美”的指引,實行“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兩條腿走路,綠色發展已成為該縣的鮮明底色。
“生態自覺”已經成為新寧的一種現象:將生態文明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大力培植生態文化,增強文明意識,推廣綠色生活,推動全民參與,自覺維護家園。編制《生態文明創建手冊》,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宣傳。
大力開展環境保護志愿者活動,開展環保教學700多堂,聽課師生、干部群眾逾20萬人次;開展以造林、護水、護鳥等環保活動400多場次,參與志愿者逾2萬人次。“益起行,益起動,守護河道1公里”活動得到省環保聯合會的充分肯定。
2020年,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縣域出入境河水水質達到Ⅱ類或Ⅱ類以上標準;縣城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39天,優良率92.9%;主要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安全處置率100%,未發生一起重大突發性生態環境污染事件;2020年,全縣人民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滿意率達到97%。
讓綠水青山成為幸福靠山。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黃龍鎮緊緊抓住建“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的契機,充分發揮臍橙特色小鎮優勢,做大做強臍橙產業。全鎮臍橙種植面積10萬畝,擁有“萬畝臍橙觀光園”示范片區,臍橙產量10萬噸、產值達10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00元。該鎮成功列入湖南省首批十個特色農業小鎮和美麗鄉村全域推進鎮,現又被省推薦爭創國家示范農業產業強鎮。
“過去守著美景受窮,現在依靠旅游開發,我們這些‘排古佬’和城里人一樣,也能按月領工資了,去年全家收入3萬元。現在村民在家門口就有事干、有錢賺。”說起現在的光景,崀山鎮水溪村村民陳楊一臉喜悅。
環境就是民生,綠水青山、藍天白云就是幸福見證。如今的新寧正實施“生態引領”戰略,一幅青山綠水、美麗和諧的生態畫卷正在蔚然鋪展。“青山未老,綠水可期”,新寧已按下“美麗新寧”建設的“快進鍵”,努力構建現代生態環境治理體系,進一步鞏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成果,建成省級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