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3月15日訊(記者 張育溪)漫山遍野的油茶花,白綠相映,點綴山間,樹枝被油茶果吊彎了腰;蔬菜基地里各類蔬菜長勢喜人,無公害蔬菜支撐著邵陽城區“菜籃子工程”的正常運轉……苗兒村猶如一個美麗動人的少女,亭亭玉立于資水之畔,散發著無限的活力與生機。
隸屬于北塔區田江街道的苗兒村獨具江南水鄉韻味,毗鄰北塔生態園,碧綠的資江和秀麗的苗兒嶺將村落圍繞。全村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500多畝富硒油茶林,3000畝公益林枝繁葉茂,是名副其實的城市后花園,該村曾獲“湖南省衛生村”“全國文明村”等30多項榮譽。
黨員示范帶頭 引領鄉村新變化
苗兒村堅持“支部引領,黨員帶頭”,以黨風帶民風。全村現有57名黨員,按照黨建引領的思路,著力發揮基層黨員和干部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構建“辦、村、組”三級網格化服務新格局,連續五年被評為黨建工作先進村。村黨總支組織黨員建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愿服務隊,對苗兒村進行日常巡邏,結合實際落實黨員“五個到戶”工作,實實在在讓群眾感受到了誠意,獲得了幫助,也收獲了大量好評。
在村“第一書記”、黨建指導員幫扶下,該村還積極順應群眾期待,致力打造一個濱江美麗生態文明村。村里堅決執行“退養清零”政策,曾關閉了6個養豬場和3個養雞、網箱養魚場,取締了1個黏土磚廠。重點發展了500多畝富硒油茶園、3000多畝生態公益林、200畝大棚蔬菜、100畝水產等綠色經濟,投資90多萬元在油茶園修建林間道,栽種了近2000株銀杏、紅葉石。投資200多萬元建成的300余米的“苗兒村文化長廊”,5人制標準足球場、鄉村大舞臺、衛生室、文化廣場,滿足娛樂休閑等多種需求。走在苗兒村,院落整潔、文明和諧、綠色生態,一幅景美人文明的美麗鄉村畫卷在徐徐展開。
一部村規民約 約出鄉村好風氣
制度是基層治理中的重要載體。苗兒村黨總支堅持把《村規民約》作為基層治理的有效抓手,把鄉風文明作為基層治理的“催化劑”,把移風易俗貫穿于基層治理工作,用一部村規民約,約出了文明節儉的好風氣,鄉風文明日新月異,成為真正的“治村寶典”。
苗兒村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組織村民制定《村規民約》,根據村情發展變化,村級事務延伸到哪里,《村規民約》就跟進到哪里,最大限度保證村規民約符合村情民意。推進“精準化”修訂完善,通過召開群眾代表會議、黨員大會,廣泛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集中廣大群眾智慧,凝聚村民共同的價值觀,確保制定出來的村規民約接地氣、聚人氣。
如何讓《村規民約》真正落地生根?苗兒村打造了一支黨員、干部、群眾代表積極參與的復合式宣傳隊伍,并且建立切實可行的獎懲措施。依托村黨員干部,將《村規民約》在村民會議上進行宣講,黨員帶頭宣傳、帶頭踐行《村規民約》;依托志愿者,入戶進行宣傳;張貼道德紅黑榜,對先進事跡、典型模范大力宣傳,通報表揚。對苗頭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制止。對抹黑村莊形象的人進行批評,以良好濃厚的氛圍帶動全村村民遵守《村規民約》。
多個活動陣地 村民自治鄉村靚
為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切實增強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將農村事務交由村民自己管理,讓村民真正成為各項事務的制定者、執行者、評議者和受益者,真正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苗兒村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治出農村新風貌。
苗兒村先后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愛心跑腿隊等10個村民自治組織,定期組織道德宣講,“通過引導村內各種力量積極參與到本村建設中,將村民組織起來、發動起來、團結起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標。”苗兒村村干部介紹。
苗兒村還整合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綜治中心、農家書屋等服務功能室,充分運用“道德講堂”“法治課堂”“北塔365黨建”等教育平臺,廣泛開展愛國教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宣傳教育,大力選樹移風易俗、孝老愛親、文明家庭等先進典型,讓廣大村民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接受美德教育。此外,還成立了籃球、兵乓球、健身舞蹈等活動隊伍,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的各種體育健身活動。
龍舟是苗兒村的一張名片,這個依傍資江的村莊世世代代傳承著賽龍舟的傳統。在舉辦的龍舟大賽上,苗兒村也屢創佳績,2015年榮獲湖南省第二屆群眾性龍舟賽邵陽賽區第一名。
(編輯: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