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8月28日訊( 通訊員 劉 蕓)8月22日,紅提飄香,游人如織,綏寧縣東山侗族鄉東山村的廣闊田野上“青山滴翠美如畫,人在畫中鬧豐收”。今年秋天,東山村最熱鬧的不是紅提、油茶、獼猴桃、延季蔬菜、菜牛等特色產業基地,而是以往寧靜溫馨的村莊。
“在充分保留民族特色和歷史文化遺存的基礎上,我們正在對東山村的各個村寨進行院落改造,重點是改水改廁。相信到今年10月,東山村將變成一個鄉風淳、鄉村興、鄉民富的更美鄉村。”市民宗委三級調研員、駐東山村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黃生鈞介紹。
東山村位于綏寧縣西南邊陲,全村17個村民小組,3768人,目前共有黨員104人。近10年來,該村黨總支始終堅持以加強黨建為核心,以經濟發展為重點,以改善民生為目標,勇于擔當,艱苦創業。產業方面將東山村建設成為一個紅提村、山茶油村、獼猴桃村、菜牛村和有機蔬菜村,文化方面將其建設成為侗族傳統文化傳承村、歌舞村、剪紙村、嗩吶村、毛筆書法村,農民人平年純收入超過1萬元,80%以上孩子考上大中專院校,年純收入超過20萬元的種養大戶達到100余戶。
“在壯大產業和弘揚傳統的同時,東山村籌資500余萬元,對村主干道路和5萬平方米的村民活動場地進行了全面硬化,道路兩旁種植了映山紅和桂花樹等鄉土氣息濃郁的花木,安裝了120多盞太陽能路燈。‘平整舒適,四通八達’,成為東山村交通狀況新的寫照。”東山侗族鄉黨委書記唐淼華介紹。
“以前最怕走回家的路,彎彎曲曲還坑坑洼洼,尤其擔心泥濘不堪。現在好了,在村里走上幾天都不用擦皮鞋,跟大城市一樣干凈清爽!”一名常年在外經商的村民說。
在決戰脫貧攻堅和建設美麗鄉村過程中,該村還籌資50多萬元修建了清廉文化廣場、黨建文化長廊等,自來水接通率達100%。全村紅提發展到1000余畝,油茶1100余畝,紅心獼猴桃300余畝,延季蔬菜基地200畝,菜牛500頭。
2013年,該村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為“中國傳統村落”;2018年獲得“邵陽市首批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稱號,同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示范村”;2020年11月,該村被評為“全國文明示范村”;今年村黨總支被評為“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
東山村如何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作出表率、樹立標桿?今年以來,該村在繼續握緊拳頭發展紅提、山茶油等優勢產業的同時,加大了人居環境改造和建設力度。該村籌資1500多萬元,邀請國內知名公司對該村的全部村寨進行規劃設計,決心將東山村打造成“湘西南鄉村振興第一村”。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提質改造后的東山村的每一個自然村落,都將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文旅小鎮。以前,東山村老百姓以‘家家有洋樓,戶戶有小車’為榮。今后,‘家家開民宿,戶戶有房車’,將成為老百姓新的追求。”東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章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