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4月10日訊(通訊員 張迎)“1個約定、2人監督、3天時間、4方協議、5萬目標,自社區將移風易俗‘12345’新模式納入居民公約以來,居民不比厚葬比厚養、不比彩禮比家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已經逐漸成為了社區的良好風氣。”北塔區陳家橋鎮楊旗嶺社區干部介紹道。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今年以來,該鎮16個村(社區、場)立足實際,堅持以基層治理“十無”工作法轉變群眾思想,采取“院落夜會”的模式,通過村民自己“提”、群眾共同“議”的方式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并公示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形成“約”有人查、“事”有人管的氛圍,切實讓村規民約“接地氣”。
同時,該鎮還創新村規民約“積分制”,從集體建設、環境衛生、鄉風文明、遵紀守法、安全穩定五大方面制定村民積分細則,通過積分量化,形成“村規民約有積分,兌換積分有獎勵”的工作機制,讓群眾成為基層治理的主要參與者、最大受益者。
“要制定符合實際的村規民約,最重要的是要發動群眾積極參與,體現他們在基層治理中的主體作用。今后,我們將結合基層治理‘十無’工作法不斷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融入更多特色,努力構建多元基層治理機制。”該鎮黨委書記說道。
除了看得見的環境正悄然發生變化,看不見的鄉風也正潤入心田。鄰里互幫互助、崇尚勤儉節約、亂搭亂建變少……如今,村規民約已成為陳家橋培育文明新風、推動基層治理的新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