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新聞網9月21日訊(通訊員 楊斯景)近年來,新寧縣一渡水鎮黨委加強對基層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發揮潘家村的示范帶動作用,以黨建引領推進清廉鄉村建設,有效夯實了農村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根基。
堅持黨建引領,為清廉鄉村建設“固本”。一渡水鎮黨委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為清廉鄉村建設點亮“引航燈”。強化黨風廉政責任,明確村黨組織在推動本村清廉鄉村建設、維護和諧穩定的職責,同時設置了紀檢員。完善農村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促進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程序化、規范化,并規定村黨組織書記不直接管理財務、基建、物資采購等重要工作。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班子成員帶頭講廉政黨課,組織黨員觀看警示教育片,鼓勵黨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主動亮身份、自覺樹形象、積極做表率,有效激發村黨組織、黨員在清廉鄉村建設中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的充分發揮。
深化宣傳教育,為清廉鄉村建設“強基”。積極開展清廉鄉村建設的宣傳教育,讓清廉理念“飛入尋常百姓家”。把廉潔教育與傳承優秀文化相結合,從歷史文化、名人鄉賢、村情村史中深入挖掘、整合相關廉潔文化資源,因地制宜弘揚“廉”的鄉風村風。在桃花坪建造“清風亭”,將潘家金槐富民引路人“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故事刻碑入亭,同時設立清廉書屋,張貼廉政文化標語,打造特色廉潔文化品牌和陣地,讓群眾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清廉”正能量。通過主題黨日、“黨課開講啦”、黨紀學習教育、清廉教育專題培訓等活動,把清廉文化建設和黨員干部的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讓黨員干部不僅將清廉思想內化于心,而且自覺轉化為推動工作發展的生動實踐。同時,教育引導村民群眾“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把清廉教育不斷輻射到各個村組、每個家庭,積極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健全規章制度,為清廉鄉村建設“提質”。努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清廉鄉村建設制度體系,全面提高清廉鄉村建設的規范化制度化水平。制定村規民約,每年對遵守村規民約情況進行評比,優秀的給予獎勵,執行差的給予通報批評和處罰。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制度,特別對村民關注的焦點問題、熱點事項和復雜問題重點公開、持續公開,把權力“曬”在陽光下,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決策能力和群眾滿意度。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集體經濟管理制度、集體“三資”管理制度,保證村級財務管理順利進行,維護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合法權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健康發展。完善三長制“菜單式”矛盾糾紛調處制度,激發群眾自治力量參與化解矛盾糾紛的群防群治效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聚焦調處治理,為清廉鄉村建設“增效”。推行領導包村和干部一線工作法,對矛盾糾紛做到情況在一線了解,問題在一線解決,熱點在一線冷卻,感情在一線融洽,矛盾在一線化解,成效在一線體現。定期召開信訪工作例會和民情分析會,對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進行分析排查。設立矛盾糾紛調處室,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能當場解決或解釋說明的,當場予以解決或解釋說明;不能當場解決的,及時上報相關部門。同時,鎮紀委主動進村廣泛收集群眾意見,深入開展醫保、養老等領域線索摸排,嚴肅查處民生領域、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持續推動清廉鄉村建設積厚成勢。矛盾的及時調處,糾紛的有效化解,問題的大力整治,打通了清廉鄉村建設的“最后一公里”,切實給一渡水鎮帶來了風清氣正、文明和美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