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雪峰山下,資江如一條銀鏈潮涌奔騰,邵水亦歡歌揚波。
世界自然遺產新寧崀山的奇峰異石、南方“呼倫貝爾”城步南山大草原的遼闊壯美、“神奇綠洲”綏寧黃桑的原始神秘……這些宛如鑲嵌在錦繡山河中的璀璨綠寶石,共同繪就了湖南邵陽那令人心曠神怡的生態絕美畫卷。
黃桑景區
湖南省,地處長江經濟帶之心臟地帶,素享“三湘四水”之美譽。其中,“四水”之一的資江,自南向北悠然注入浩渺洞庭,成為長江眾多支流中的一支。
而坐落于資江上游的邵陽市,溪河交織如網,是構筑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的關鍵一環,肩負著維護區域乃至國家生態安全的神圣使命與重大職責。
碧波萬頃,綠蔭如蓋,邵陽市森林覆蓋率達56.9%,草山面積居湖南省第三位,綠色是這里的主色調。這是邵陽生態的本色,也是發展的底色。
擁有豐厚綠色家底的邵陽,正奮力打通“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向世界講述綠色發展的湖南故事。
崀山
追青逐綠
解鎖醉美生態圖景
在衛星云圖上,湘桂邊陲的崇山峻嶺之上,面積達1303.8平方公里的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像一塊碧綠的翡翠格外醒目。
南山秋韻
山川、森林、溪流綿延不息,林麝、白頸長尾雉、白鷴、朱鹮等珍稀野生動物群棲息繁衍,“植物活化石”資源冷杉、“植物界的金絲猴”大黃花蝦脊蘭繁殖壯大……一副生態優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山水畫面在這里徐徐展開。
結碩果的資源冷杉
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榮耀躋身中國首批十大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的行列,亦是《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欽點的49個國家公園候選區中的璀璨明珠。
2016年,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內的四大國家級保護地,以壯志凌云的姿態,申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誓將生態保護之網織得更為嚴密。
2021年6月,綏寧黃桑、新寧崀山和東安舜皇山等諸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如眾星拱月般被納入南山國家公園的廣闊懷抱,使其總面積蔚然擴展至1303.80平方公里,行政區域橫跨邵陽市的新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綏寧縣及永州市的東安縣,蔚為壯觀。
國家公園,是我國生態保護體系中的一次勇敢探索,以統一、規范且高效的全新模式,巧妙地平衡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利用的天平。對于占據南山國家公園絕大部分面積的邵陽,“國家公園”是帶來生態美景的神來之筆,也是解決生態問題的一把金鑰匙。
一組數字反映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的變化。
野生動植物的棲息環境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華麗蛻變。在原試點區內,維管束植物的記錄新增了447種,脊椎動物則增添了68種新成員。更令人振奮的是,2個維管束植物新種與4個脊椎動物新種,為自然界的多樣性貢獻了力量。
而目前境內生態系統完整,生物多樣性豐富,是中亞熱帶森林草地濕復合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
昆蟲與脊椎動物共舞,53目1995種生命在此繁衍生息;維管束植物則以208科、1051屬、3083種的龐大陣容,展現著生命的頑強與壯麗。云豹、林麝等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此悠然自得,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更是多達68種;而資源冷杉、南方紅豆杉等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以及73種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共同構成了這座生物物種和遺傳基因資源的天然寶庫。
隨著生態建設的全面展開,邵陽全市地表水總體水質為優,52個國省考斷面、16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碧波蕩漾的白云湖
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的白云湖水庫水位慢慢上升,白云湖下游也出現了花園閣、大洲等20多個湖泊、灘涂濕地水系,水質提升到了一類,為下游數以萬計的居民提供了飲用水源。河岸線一片郁郁蔥蔥,森林覆蓋率上升到85%。
一些“稀客”的到訪和發現,悄然見證著邵陽生態環境的變化。
“國家一級”珍禽白頸長尾雉現身南山國家公園崀山片區
2022年9月6日,邵陽縣河伯嶺國有林場內,紅外線影像視頻以清晰的畫面,捕捉到了體態優雅、翩躚起舞的白頸長尾雉,正悠然自得地覓食于林間;同年,南山國家公園分兩批次引進了24只珍貴的朱鹮,在新寧崀山成功實施了野化放歸計劃;2023年6月,綏寧縣城迎來了兩只宛若鳳凰般絢爛的紅嘴藍鵲,它們翩翩起舞,為小城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而到了2024年10月,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的城步兩江峽谷片區,更是首次記錄到了崇安斜鱗蛇的珍貴身影……
如今,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已逐步達到國家公園的設立標準,為邵陽這片美麗的土地書寫了精彩華章。
“讓綠色生態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最充沛的動能、建設現代化新邵陽最厚重的底色,邵陽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將邵陽打造成內陸地區一座光彩奪目的生態文明城市。”邵陽市委書記嚴華表示。
目前,邵陽市新邵縣、武岡市、邵東市、隆回縣、綏寧縣、城步苗族自治縣、洞口縣、邵陽縣、新寧縣等9個縣(市)已全部成功創建湖南省森林城市。
守鳥護林
讓公園成為珍稀生物的樂園
在邵陽新寧的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成群的朱鹮在山野林間自由飛翔。位于崀山腳下的石田村,是朱鹮最喜歡、最熟悉的棲息地,飛累了的朱鹮在田野邊、溪流邊悠閑地覓食、嬉戲。
石田村的朱鹮
朱鹮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鳥類之一,素有“東方寶石”的美譽。從2022年10只朱鹮被引進到崀山進行野化放歸以來,如今常留在崀山的朱鹮已達30只。
朱鹮以田螺、泥鰍、黃鱔為主要食物,過去由于農藥大面積使用導致覓食環境惡化,是朱鹮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如今在朱鹮在崀山野化放飛,并成功孵化出第一代朱鹮幼鳥。這背后是綠色理念的深入人心。
“朱鹮怕人,又離不開人,它緊緊依存人類而生存。”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片區工作人員介紹,“因此,在朱鹮野化放歸地范圍內,村民不能使用農藥。為方便朱鹮覓食,片區村莊實施‘鹮田一分’項目,即每畝水田留一分面積不種植水稻。這對農田的產量有一定影響,村民給了非常大的支持和理解。現在村民已經對不使用農藥成為一種習慣,并自覺加入到保護朱鹮的隊伍中。”
2023年底,“鹮田一分”項目升級為“魚稻輪作”覓食區,將朱鹮覓食空白區域提升至50%,進一步改善朱鹮生活環境。
現在,崀山片區放歸的朱鹮已經完全融入當地生態環境,這里的朱鹮已成為全球緯度最低的可自我維持的朱鹮野外種群。
生態環境的修復與改善,是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需廣大民眾攜手努力。朱鹮棲息邵陽,與民和諧共生,彰顯了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歷經多年共建共享,邵陽人展現出極高的生態意識。
在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執法支隊,記者看到了包括鳥槍、捕獵夾子在內的捕殺野生動物工具。據了解,除了部分繳獲的,也有大部分是村民主動上繳。
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還有兩條國際候鳥千年遷徙通道,每年清明至立夏及9月至11月份,約有320余種候鳥途經這里,近年來過境候鳥數量更是創歷史新高。
新寧縣境內萬千白鷺漫天飛舞
邵陽是“千年鳥道”,因為自古就有狩獵的傳統,當地捕鳥之風盛行。
近年來,邵陽通過志愿者護鳥和護林員網格化護鳥相結合,實現護鳥時間不留空隙、護鳥區域不留盲區。同時,嚴厲打擊非法網捕、獵殺、毒殺以及干擾候鳥遷徙等違法犯罪活動,接力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不少村民自覺加入護鳥站,成為了守護候鳥的志愿者。如今,愛鳥護鳥在邵陽蔚然成風,“千年鳥道”實現候鳥“零死亡”過境。
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綜合執法支隊隊長李敏介紹,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共開展29次大型聯合執法行動,對破壞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的立案率和破案率均達100%。
“我們還突出專項行動與宣傳教育結合,通過發放宣傳海報、生態知識進校園等方式,宣傳環保政策、推廣環保知識、普及環保法律的過程,‘山上的樹不能隨便砍’和‘水中的魚不能隨便捕’等樸素的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在南山國家公園創建過程中,南山公園管理局亦充分鼓勵原住居民參與國家公園建設管理,優先選聘原住居民擔任生態護林員,共吸納702名當地居民參加生態管護崗位就業,人均增收1萬余元/年。
借綠生“金”
綠色產業風生水起
如何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同頻共振?“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正是破題之選。
走進城步苗族自治縣南山牧業的生產基地,繁忙有序的生產線上,工人們按照液態奶的加工工藝及流程對各個環節進行操作,經過無菌處理、無菌灌裝等環節,一盒盒牛奶從生產線中生產出來。
南山牧業生產車間的工人正在忙著打包牛奶
這個依托中國南方最大的高山苔地草原——城步苗族自治縣南山牧場發展起來的老品牌,成為城步乳制品產業的勁旅,為周邊農戶年增收超過4000萬元。
據了解,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在片區開展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研究,協同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根據《2021年南山國家公園生態產品價值(GEP)核算報告》統計為446.78億元,同時積極探索特許經營管理,助力打造南山乳制品、苗鄉梨、舜皇野生茶、中蜂養殖及蜂蜜加工等系列綠色產品,當地農戶獲益良多。
“未來,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踐中,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將培育、授權一批本土優秀生態產品使用南山國家公園標識,以生態為賣點,以產品宣南山,以地標保質量。”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人周建宏說。
在邵陽綏寧縣湘商產業園的湖南九通竹基復合材料制造基地內,排列整齊的、各式規格的竹纏繞管道整裝待發。這條于2022年7月建成投產的生產線,為全國十幾個省市的地下基建工程提供管道、廊道。
九通管業生產的竹制管道
九通管業廠長楊章達介紹,由竹纏繞復合材料制成的復合管發揮竹子軸向拉伸強度高柔韌性好的特性,可廣泛應用于農田灌溉、水利輸送、城市給排水、污水管網建設等領域,大范圍替代傳統中低壓管道,具有顯著的節能減碳、固碳儲碳及經濟與社會效益,九通集團公司在竹纏繞管道行業目前是全國銷售量第一。
據悉,九通集團公司選擇在綏寧建立生產基地,正是基于綏寧有源源不斷的楠竹原材料供應。
綏寧全縣共有楠竹面積80.58萬畝,60萬畝竹林完成了FSC國際森林認證,總立竹數達1.8億株,年可采伐楠竹5000萬根。
鄉村振興,產業必興。“綏寧縣發展竹產業有非常好的資源優勢,又緊緊抓住了‘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新賽道,發展竹產業就是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最好選擇。” 綏寧縣楠竹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唐學軍說。
近年來綏寧以“舉縣體制”發展楠竹產業,持續做好“提質、擴產、延鏈”文章,楠竹產業從曾經單一的粗加工提質升級到“多元化、智能化”,竹制品以“高品質、低價格”的名片精準接軌“國際化”遠銷東南亞、歐洲、美洲、非洲等地的110余個國家和地區。預計2024年年加工楠工業產值達38億元,竹產綜合效益達67億元。
讓我們把視野放得更遠。生態資源是天然的“清涼資源”“康養資源”,近年來邵陽以景為媒,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成“生產力”,“生態+文旅”產業在邵陽發展得風生水起。
城步南山草原吸引眾多游客拍照打卡
城步的南山草原一碧千里,白云湖小島星羅棋布,高山臺地草原風光聞名,尤其夏季,來城步避暑度假一房難求;綏寧黃桑,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次生林,負氧離子瞬時濃度高達21萬個/立方厘米,來這里體驗森林康養的游客絡繹不絕;隆回虎形山大花瑤景區,不僅民俗文化厚重也是天然的避暑勝地,擁有很多忠實的回頭客……
對于“發展什么產業才是正確的選擇”這個問題,邵陽有紅線。
“要按照產業發展規律,在確保生態系統功能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將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作為生產投入品,通過運營實現生態資源的轉化與應用。” 第53個世界環境日時,邵陽市委書記、市長聯合發表署名文章中這樣表述。
記者獲悉,隨著對新能源、生物醫藥、裝配式建筑等新興綠色產業的培育力度的加大,以及對化工、輕工等傳統產業的綠色化改造力度的提升,邵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自然就越走越寬。
今年前三季度,邵陽全市產值過億元企業較去年同期增加69家,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3家,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地區生產總值達2017.80億元,居全省市州第二方陣首位。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光彩奪目的生態文明城市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