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原來在鄉村工匠培訓基地學習拿到的合格證還派上用場了!”1月31日,在邵陽縣舉辦的“春風真情援助暖民心”大型招聘會上,來自該縣塘田市鎮的村民周軍以豐富的建筑工作經驗,憑借在該縣鄉村工匠培訓基地獲得的“砌工”培訓合格證書,獲得多個建筑行業的招聘單位賞識,被“家門口”企業直接搶錄,達成就業意向后,周軍不禁感嘆培訓學習的重要性。這是該縣彩票公益金項目鄉村工匠培訓基地,培訓學員所取得的實用性成效。
鄉村振興首要開發人力資本
邵陽縣是第一批革命老區縣,是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幫扶縣。2022年,邵陽縣深入實施人才強縣戰略,結合本土紅色資源優勢,利用彩票公益金項目,在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創立湖南省農業經理人培訓(邵陽)示范基地和鄉村工匠培訓基地,舉辦湖南省首個縣級職業經理人培訓班,同時將培訓工作和管理作為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舉措。
為加強農村實用型人才培養,縣委組織部會同縣鄉村振興局等有關單位部門進行多次調研會商,認真梳理了既定政策和培訓需求,整合教學資源,設立培訓基地,定期舉辦相關培訓,并制定了《邵陽縣培訓基地管理辦法(試行)》等制度文件,對鄉村工匠、農村經理人的報名條件、教育方式、考核辦法、證書效力及使用注意事項做出了科學的安排和部署,使培訓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兩個基地預計每年為全縣培訓學員約1萬人,致富帶頭人1000余人,帶動就業2.1萬人,培育一批農業經理人、鄉村工匠等新型實用型人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引擎。
“土師傅”變身現代“巧工匠”
2022年5月13日,湖南省農業經理人培訓(邵陽)示范基地、邵陽縣鄉村工匠培訓基地在邵陽縣塘田市鎮對河村揭牌,這是湖南省職業經理人協會在縣級落戶的第一家培訓基地,也是全省第一家關于鄉村工匠培訓的授牌基地。當天,邵陽縣舉辦了2022年第一期鄉村工匠培訓班,來自該縣50名砌筑工參加培訓。
作為農業大縣,邵陽縣原來的建筑工人和木工多是沒有資質的農村“土師傅”,他們的技術多來自拜師學藝,沒有技術標準,更缺乏規范管理。通過農村工匠培訓基地“量身定制”的培訓,結業考試后還可獲得資格證書,切實提升了鄉村工匠的專業技能、職業素質、質量安全意識。來自塘田市鎮石門村的唐小易說,二十年前,他跟著村里的老師傅從砌磚開始入門,依靠自己摸索出的“野路子”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是典型的農村“土師傅”,通過培訓,他已成為全縣首批“持證上崗”的鄉村建筑工匠師。
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示范基地
2022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注入邵陽縣,該縣依托塘田戰時講學院舊址,創新打造湖南省農業經理人培訓(邵陽)示范基地。整合湖南省職業經理人協會、縣農廣校及其他社會培訓機構資源,充實師資庫,同步建立師生雙向評價體系,優化師資力量。目前,已將20余位省市專家教授、30余位本土專家人才納入師資庫。在專業團隊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設置了以村集體經濟、產業融合、電子商務、市場化運作等90項課程為“主菜單”。與湖南省職業經理人協會合作,根據學員所從事的農業產業領域的個性化需求,對課程內容進行延伸和加料。
2022年8月11日,湖南省首期縣級農業經理人培訓在該縣農業經理人培訓基地順利開班。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黎仁寅授開班第一課,35名經綜合遴選的農村黨組織書記、致富帶頭能手、青年創業黨員參加培訓。培訓還有現場教學,組織學員到農業基地、科研院所參觀交流,就農業生產服務中的現實問題開展討論。選取有代表性的學員所在村為案例,開展實地調研,以“解剖麻雀”方式進一步將所學內容消化吸收,轉變為可操作、可實戰的經驗。集中培訓后,開展為期一年的線上學習及跟蹤服務,不斷更新他們的農業相關知識和市場需求認知,保證農業經理人綜合發展“與時俱進”。
后續,該縣兩個基地將陸續開設“新型工匠”“最美廚娘”“夫夷月嫂”“農村電商人才”等系列培訓班,計劃每年培養各類農村實用型人才1500人以上,不斷完善農業經理人、鄉村能工巧匠人才信息數據庫,為全縣鄉村振興源源不斷地輸送農村新型實用型人才。
(作者:呂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