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理軒
湘江潮涌處,春雷動地聲。
3月18日,長沙市推進“三個高地”建設重點工作調度會召開,重溫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研究部署下階段工作。
同一天,湘江科學城重大項目集中簽約儀式舉行,一批優質項目現場簽約,總投資約415億元。建設提速,要素匯聚,湘江科學城建設按下“加速鍵”,正逐漸成型。
成型、成勢,進步、進位,這是長沙近年來推進“三個高地”建設的幾個關鍵詞。2024年,長沙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以上、增速創近年新高,躍居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5位;新增研發機構1178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提升至3.3%,在全球科技集群百強榜中躍居第32位,在全球科研城市榜單中躍居第23位。今年1月至2月,長沙進出口43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3%。
一項項得力舉措,一串串給力成績,在將“三高四新”美好藍圖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大潮中,長沙乘勢而上,氣勢磅礴……
這一路走來,我們深刻感悟到,長沙高質量發展最大的機遇來自習近平總書記的把脈定向、指路引航。“在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上持續用力,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奮勇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篇章……”殷殷囑托,指明了我們砥礪奮進的主攻方向,成為我們迎難而上的最大底氣、最強動力。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而今,“三個高地”建設進入山登半途、船到中流的關鍵階段,階段性成果不斷涌現。成績喜人,更須提氣提神、揮槳加力,把認識提上來,把責任扛起來,把工作落實下去,推動“三個高地”建設取得更大更多更顯著的成效。其中,尤需以“三篇文章”破題,讓寶貴的戰略機遇轉化為強勁的發展勝勢。
首要是堅持“知行合一”的辯證法。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真理的獲得是螺旋上升的過程。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唯有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久久為功,不斷做好深化內化轉化,才能更加堅定不移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準確把握精神的全局引領性、科學實踐性和長期指導性,需做好結合文章。既要結合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和各項決策部署,科學安排,又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尤其是在面臨繁雜任務一時理不清頭緒時,在面對復雜情況一時打不開局面時,更需時時校準前進方向,避免陷入“事務主義”泥沼,確保“三個高地”建設始終放在優先位置,確保各項工作干出實效、“出圈”出彩。
關鍵在堅持“重點突破”的方法論。事必有法,然后能成。“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貫穿“三個高地”建設各領域、全過程。整體上,就是要在全面鋪排工作的同時,強化重點牽引。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有突破、五年上臺階”總體目標,持續推動“3+5+3”標志性工程落實落地。再細化,就是要大抓重點項目。不僅要抓好項目本身,還要放大溢出效應。綜觀此次湘江科學城集中簽約的重大項目,項目自身質量高,而且帶動能力強。如投資50億元的湖南師范大學科創港項目(一期),將以新工科為核心,醫科與文科協同,導入2萬人以上的高端人才。而人才,又將為湘江科學城建設發展提供強大支撐。弈至中盤,落子有聲。在 “三個高地”建設的棋局中,抓重點就是抓棋眼。以關鍵突破帶動全局,方能實現 “一子落而滿盤活” 的高質量發展格局。
根本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觀。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投資于人”。建設“三個高地”,投資也應聚焦于人,做好人才的“引育用留”全鏈條服務。比如,從戰略高度認識、謀劃和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讓大學生背著雙肩包來湖南、來長沙創業,這是盛情邀約,更是鄭重承諾。一諾千金,需要我們切實增進服務思維,尤其要強化換位思考意識。把自己擺進來,體驗大學生創新創業“苦辣酸甜”,從而發現問題,改進服務,把細節做到極致,以暖心留住人心。同時,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也應秉持“投資于人”的思路,圍繞人的需求,大膽打破各類制約發展的瓶頸,持續優化國際化服務環境,營造“人與城同成長”的良好生態。
大潮拍岸千帆競,擊楫中流正當時。站在新的歷史坐標上,我們要以實干作答,抓住最大機遇,不負殷殷囑托,在建設“三個高地”的征程中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