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至11日,第二屆湖南(懷化)RCEP經貿博覽會在懷化召開,這個內陸改革開放地區正借助RCEP“東風”謀發展,對RCEP成員國進出口年均增長87.23%,增速連續三年領跑全省;推動“買全球、賣全球”模式落地,帶動跨境電商交易額年均增長61.07%;成功納入陸路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范圍,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率達100%,這些是內陸地區深入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生動注腳。
“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形成了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即使是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仍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深化開放是實現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
深化開放要勤修外功。內陸改革開放地區是構建對外開放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載體,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要認真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各地區對外發展戰略重點,清晰辨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的空白處,仔細鉆研競爭優勢領域的國際經貿合作規則,找準差異性競爭優勢,明確自身發展定位,推動對外貿易規則適配和對外貿易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以此為基礎加快推動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營商環境,為外資、外企和外貿商品提供快捷安全省心的軟硬件保證,為發展外貿型經濟提供堅實基礎。
深化開放要苦練內功。“打鐵還需自身硬”,對內陸改革開放地區而言,最為重要的是政策支持為其發展產業帶來的巨大機遇,以成都為例,通過布局“3+2+2+N”產業體系,2025年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61.6%,新能源汽車產量暴增4.1倍。因此,要抓住改革開放這一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專項補貼、稅收減免、自貿區等政策支持帶來的物流效率提升、消費市場火熱等,加快產業鏈系統性布局,吸引與自身獨特資源和產業鏈互補的企業入駐和對東部轉移產業的針對性承接,延伸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逐步從低水平重復性競爭轉向高水平精尖化發展,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在推動區域資源要素增值、貿易消費提升等方面外,實現以高端產業發展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模式。
深化開放要融會貫通。推動制度型開放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內陸改革開放地區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因此,內陸改革開放地區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抓手,破除阻礙“雙循環”的頑瘴痼疾,加強系統性全局性整體性規劃布局,從體制機制上統一部署、統一謀劃,實現兩者協同性發展,在進一步強化對外貿易通道平臺支撐能力的同時,將地方產業發展布局融入到國家整體對外發展大局,利用自身通道優勢和產業差異性優勢,做大做強地區產業,謀求產業發展的標準化建設和品牌化建立。
隨著全國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的完善和統一大市場的建設,內陸改革開放地區謀取發展先機、搶占發展主動權的難度有所提升,練好“開放”這一武功,除了勤學苦練、融會貫通之外,也需苦學不輟、久久為功,以更堅定的信心邁向目標、邁向未來。
(文/逸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