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日報·云邵陽客戶端記者 王朝帥 通訊員 張藝昕
從新邵縣龍溪鋪鎮出發,自腰鼓嶺村、下源村一路向前,拐過數不清的彎道,爬高坡、穿云霧,便會抵達山頂羊古垴,再登上山巔,就能站在群山綿延的十重大界(新邵、新化、隆回三縣交界處)眺望“千年鳥道”。這里有在春天開得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春秋時節,鋪天蓋地的候鳥從這里飛過。
10月20日,彭映山早早起床將山羊與藏香豬放養到山上,等他忙完手頭活計,記者才見到這位義務護鳥12年的志愿者。
“您好,您好,歡迎您來山里做客。”彭映山熱情地伸出手,笑容滿面,招呼記者坐進小屋里。一旁,妻子孫翊鵠倒了杯熱水。“來,山上天氣冷,喝杯熱水。”夫妻倆身體健康,很難想象他們都已經是60多歲的老人了。
午飯前,彭映山帶著記者前往 “羊古垴千年鳥道觀景臺”。我們走在大霧彌漫的山里,順著水泥石階攀爬,途中,還見到了彭映山放養的山羊與藏香豬。站在鋼化玻璃制作的觀景臺上,四下望去全是大霧。“要是晴天來會看到懸崖與十重大界的群山。”
記者在與彭映山攀談中得知,他曾經做過公司雇員、建筑工人,中年才回家發展養殖業。2009年,他在羊古垴地界的黃牛寨修建了一座一層樓的小屋,在這里放羊、喂豬,后來又擴建了幾間屋子。“那時候,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這里叫‘羊古垴千年鳥道’,大伙看到每年有很多候鳥從這里經過,便組隊前來打鳥。”彭映山說,近到羊古垴下方村落,遠到冷水江市、懷化市、安化縣、新化縣等地的人,一到天剛黑,就一伙伙上山,他們帶著大探照燈與長竹竿,提前蹲點打鳥的位置,再等待候鳥飛來。當成群結隊的候鳥飛過羊古垴鳥道時,他們打開大探照燈引誘候鳥,看準時機用竹竿擊落。
“下半年鳥肥、口味好,他們一般都在這時候打鳥。我以前也打鳥,抓過白鷺等鳥,每只能賣5到15元。”據彭映山回憶,他在2011年曾看見一伙打鳥隊一晚上捕獲了幾千只候鳥。“現在想想,這個數字太恐怖了。當時大家都沒有愛鳥護鳥的意識,有‘靠山吃山’的想法。”彭映山感慨道。
新邵縣羊古垴是湖南省3條候鳥遷徙通道之一,途經此地的遷徙鳥類達9目17科83類,數量上百萬羽,大多為水禽,如鸛形目鷺科鳥類、鶴形目秧雞科鳥類等。
2012年,得知羊古垴千年鳥道的候鳥正在被捕殺,新邵縣林業局當即決定派遣一支隊伍前去護鳥。工作人員在羊古垴下方村落設立候鳥監測站,張貼了許多愛鳥護鳥告示及宣傳標語,又向村民發放禁止捕獵候鳥的宣傳資料。當時,不太熟悉當地地形的工作人員夜晚上山巡邏,都會找彭映山帶路。
2013年上半年一個晚上,新邵縣林業局工作人員正在羊古垴地界巡邏,他們走到了彭映山屋邊,便進去歇腳。“沒多久,林業局派人來跟我協商,說要租我兩間房子作候鳥監測站。”彭映山說。
新邵縣羊古垴候鳥監測站設立后,新邵縣林業局派遣2名年輕工作人員駐扎,但兩人因不熟悉地形,晚上巡邏時都叫上彭映山。于是,彭映山只得帶著工作人員從黃牛寨的茶盤印林場前往牛寨界,再走去石巖子,又轉幾個地方后回到監測站。久而久之,彭映山便自愿加入了護鳥隊伍,每天天黑出發,帶著工作人員巡邏到夜間0時,路上遇見打鳥人,3人便會停下來耐心勸導。有時候碰上打鳥人躲進山里,彭映山還會打著手電筒滿山喊話勸導。彭映山說:“以前我不懂愛鳥護鳥的重要意義,在林業局的宣傳下,我了解到候鳥對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所以想守護它們。”
新邵縣林業局的同志一說起彭映山夫妻倆,便忍不住豎起大拇指。“他們夫妻是我們見過的特別負責任、特別勇敢的志愿者,能堅持自愿護鳥12年,實在不容易。”
和彭映山一樣,妻子孫翊鵠也分擔了護鳥工作。孫翊鵠說:“老彭是退伍軍人,性子耿直,說話缺少說服力,我總擔心他跟人吵架、打架。”為此,孫翊鵠有時做完家務,也要前去苦口婆心地勸導打鳥人。“有時深更半夜,她還跟我們跑去山上巡邏。”彭映山說。
到2016年,前來打鳥的人大量減少,當地候鳥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記者問夫妻倆,在山上勸導成群結隊的打鳥人會害怕嗎,夫妻倆說:“我們是在做正義的事,所以不怕。”
“目前,我們已經不用在大晚上跑去山里巡邏,只要堵住監測站附近的3個口子,就能有效制止打鳥人上山。”彭映山說。
如今的羊古垴,還時常聚集了許多鳥類攝影愛好者,用高精攝像設備拍攝鳥類照片。每當有鳥類攝影愛好者前往羊古垴,夫妻倆便會熱情招待他們。彭映山說:“我妻子熱情好客,只要別人來我家,就不能讓他們餓肚子。”
除卻養殖山羊與藏香豬,夫妻倆還開墾菜園種上了許多蔬菜,并在池塘里培植蓮藕,養了些甲魚、魚,又配備了雞、鴨、鵝農舍,還養了3只憨態可掬的中華田園犬,收入可觀。
2018年,彭映山與孫翊鵠在老家——羊古垴下方的卓筆村修建了一棟三層高的小樓,160個平方米,但6年過去,他們沒在里頭住過一天,仍然住在羊古垴的小屋里。“山下的大房子留給兒女住,我們要在山上的小屋里護鳥。”
近些年,中源村與龍溪鋪鎮聯合推出了“羊古垴千年鳥道旅游項目”,2019年前后有企業到山上修建觀景臺與石階,后因疫情影響停工。“今明兩年,又準備動工繼續修建旅游設施了。到時候游客來了,可以在星空下搭帳篷露營,再觀看遷徙的候鳥一起飛過的盛況。”彭映山說。
從打鳥到護鳥,兩位老人以志愿者的身份正在見證羊古垴千年鳥道的時代巨變。他們說,往后就在山上養老了,要一直守下去,親眼看著每一只候鳥都能順利飛過這片群山綿延的十重大界。